你們看標題就知道我們在做什么了。 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是給男生找到合適的衣服穿。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
你們捫心自問,作為一個男生,從小到大在買衣服的時候,有誰能告訴你們買什么好么?當你們上學時想把(yue)妹(pao)的時候,當你們剛畢業出去面試的時候,當你們第一次參加公司酒會的時候,當你們頭一回約客戶吃飯的時候,當你們拜見丈母娘的時候,當你們要去納斯達克撞鐘的時候。。。
誰特么能告訴我到底穿什么好呢?! 我們想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起初我們想設計一個數據型工具:先記錄用戶的身體數值去匹配每件衣服的正確版型,然后根據用戶的喜好,從搭配方案庫中篩選出對應模板,精確推送給用戶進行購決策。
總之,要滿足男人?“又要好,又要懶”?的自然天性。
于是我們先在市場上調研了一些產品。有個叫“男衣幫”的app,跟我們設想的模型就很相似:他先記錄用戶的基本身體數據和價格波段偏好,然后引向天貓店的商品進行精確導購。
看起來很美,但其實極度扯淡。首先:
1、記錄的用戶身體數據項過于粗暴,僅憑身高體重胸圍是不可能定義出一個人的體貌特征的;
2、不同品牌每個SKU的版型落差非常大,你要把這多商品建立起數據記錄沒有幾年不能完成。何況很多天貓品牌的商品還有嚴重的落碼問題。
于是這個工具型導購的方案先被我否決了。
我們又參考了國外的一些男性消費產品,有兩種業務模型:一種是找一群號稱搭配師的女生,給你做私人定制;另一種是根據你的喜好,發給你一個裝衣服的禮盒,你把自己喜歡的衣服留下,不喜歡的衣服退回去。?
這兩種模型在國外都有一些走到B輪以上的案例,國內前幾年也都有過copycat,而其中至少有五家,都死在了A輪。這兩種模型在國內走不順的首要原因,在于國內的男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風格,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常買的服裝品牌是什么風格。
在不能給自己定義風格前,我們認為禮盒這個模型是很難成型的。
于是我們嘗試用內容運營的方式,先輸出意識形態。舉幾個栗子:
你看,我們不僅有意識地針對互聯網男性用戶的熟知形象進行著裝吐槽,而且刻意把圖片和整體視覺做得比較粗糙。我們既不是潮流浪尖的時尚博主,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乎大V。而是在小人物向上吐槽的心態下,去用心拉近和和大眾用戶的距離。?
我們的吐槽話題意外地被羅永浩老師轉發以后,曾在單日增長了超過8000個用戶。快速增長的過程里,我們發現了用戶的第二種溝通行為,就是向我們提問。
一個讓人不敢相信的數字是 :我們在四個月不到時間里,通過微信公眾號積累了超過14萬用戶;而這14萬用戶,總共向我們提出了6萬多條關于著裝和個人形象的咨詢問題。
像上面這樣有自己全身照片,包含個人身體數據,職業信息,生活場景的具體問題,竟然有3萬多條。
而我們也盡自己所能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在回答用戶的過程里,我們非常感謝一些專業的合作伙伴對我們提供的幫助和支持。
如今,為了能更好地給我們的用戶提供服務,我們希望能找到更多品牌,買手和渠道資源來給我們的業務提供支持。你將見到的,是一片高速增長而又亟待開發的巨大市場;你將面對的,是一群持幣待購嗷嗷待哺的饑渴少年。
如果你對自己的品牌和產品有足夠的信心,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的微信公眾是:屌私型格
注意了!不要打錯字! 屌私型格
我是項目負責人汪撕蔥,本篇新聞稿請我的合伙人記得給我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