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夕子
說實話,我不看簡書文章很久了。我不在簡書寫文章也很久了。
因為簡書的文章不能看,或者說絕大多數都不能看。不是無病呻吟,矯揉造作,就是生搬硬造,狗屁不通。當然,我也是個沒多大才華的人,所以至今沒在簡書寫出什么爆文,沒有上萬擁躉的真正粉絲。
我以此為榮。
其實早在兩年前,我就關注了簡書,那個時候簡書在我心中仍舊是很神圣的。因為我也初出茅廬,沒有經驗,且那個時候的簡書確實還有情懷。
我認識的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在簡書創作,收獲了不錯的成績。后來,他們也都相繼離開了。遺憾的是,我沒能和他們在簡書切磋切磋,一較高下。
現在,我已經沒有動力去比較了。畢竟,情懷都沒了,留下的都是大風刮過的追捧和不假思索的盲從。
沒有創新,沒有意境。
我最初在簡書發文是16年1月份,那時候是第一次嘗試寫新媒體類的文章,投稿給一個公眾號,后來被集結成書出版,銷量4萬余冊。我朋友曾經將我寫的文章讀給他的學生聽,學生聽了很受鼓勵,因為那是真人真事,真實的奮斗過程和努力的結果。
那篇文章在簡書的閱讀量至今還是3位數,喜歡數量至今仍是2位數。后來也陸陸續續寫了不少文章,在公眾號和朋友圈里得到了不同年齡階段讀者的稱贊、轉載和分享。
然而在簡書,我似乎成了一個小透明。
我摸準了簡書爆文的脈搏,我卻寫不來簡書讀者喜歡的文章。用現在的流行詞匯,我是一個簡書“佛系寫作者”,不追求爆文,不追求名氣。
我在簡書試著寫了幾篇專業性的深度文章,閱讀量還不及文章的字數,喜歡數和文章段落數目差不多。而在公眾號上,閱讀量不高,卻收獲了很好的互動和關注。
曾有文章有幸登上簡書首頁banner,奈何題材小眾,內容中正,成不了爆文。也有文章,因為同許多人有同樣的經歷和體驗,獲得了很多共鳴,陸續被多個平臺轉載分享。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專心研究了簡書高閱讀量和點贊量文章,彼時的文章有一些套路,但還具有一定的可讀性,然而現在的簡書首頁已經無路可尋,無套可做,也沒有可讀性了。簡書做的一系列轉型,宛如涂脂抹粉,徒有其表。
簡書已丟掉了它的情懷。
這個泛寫作泛文學泛才華的時代,將太多蹩腳的人搬上臺面,涂脂抹粉長袖善舞,搖身一變人生導師寫作大神。其實真正的大神,哪有時間開那么多的課?畢竟備一次課都要浪費很多的精力。
在簡書里有一段舊聞,某當紅炸子雞寫作導師開寫作課,邀請簡書某位大神進群分享寫作經驗,結果大神講的太過精彩而請出了群。這位大神后來也開了課,我聽了。確實很扎實,很到位,比那些滿天飛四處開課的導師好了太多倍。
還有一段舊聞,我親身經歷。當時某作者,通過在簡書寫作,搖身一變職業變了,身份變了,收入翻了幾番。大概嘗到了甜頭,他在自己的付費分享群里,大言不慚地將每天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得作為分享內容,不論是否有效,不論是否正確。我的一位編委去虛心探討,希望對方做更多的實事,直接被刪除評論拉黑了。
首頁的文章也不是我初來做主編時候的樣子了,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的“偽作品”遮蓋了真正優秀的文章。而那些真正寫的好的作者和文章,在簡書就如稀世珍寶一般,名氣、粉絲數量、文章喜歡數量以及閱讀量,大多數成反比。
別不信,去看看那些閱讀量高的文章,看完除了一時痛快和顱內高潮,還剩下了什么?一無所有。
不得不說,簡書有些內容太流俗了。
這句話,我說的痛心疾首。因為我對簡書有情懷。
2017年6月,我初來簡書擔任主編,『歐美劇』專題初成立,一切都是新的,我也從頭學起。2017年8月16,我兼任『電視劇』專題主編,好歹有了點經驗。但是兩個專題的擔子不好擔。
到現在,兩個專題各自形成了專業的編委團隊,社群活動也在繼續開展。新的一年也策劃了新的活動。最重要的是,有一群赤誠的作者,他們熱愛觀劇,熱愛寫作,他們默默無聞,但他們終將強大,耀眼。
他們屬于小眾的那個群體。名氣、文章閱讀量和喜歡數量都不是很好,但他們在堅持。中途,我想過要離開一段時間。想讓兩個優秀的副編擔任專題主編,但他們不愿意,是他們的真誠和熱愛留下了我。
我被他們感動了。我承諾他們,我會陪他們一起在簡書。
我對簡書有情懷,還因為我認識了一群真誠熱愛寫作的人。我們會經常就寫作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寫作體驗和人生困惑。
理性思考,保持判斷。不盲從,不盲目。
如果寫作的快感要通過簡書來獲取,寫作的提升要通過所謂的寫作導師來鍛煉,我建議還不如趁早多讀點名家名著,學習寫作手法和經驗。
這樣的成長,來的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