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得央視曾播出賈樟柯導演介紹山西汾酒的短片,他在講述汾酒釀造的歷史時,肯定了這種地方釀酒文化的價值,同時認為汾酒成為了山西人外出時疏解鄉愁的載體。因此,山西人出門總得帶上幾壇汾酒,聊以慰藉游子之心,從而也將汾酒文化傳播到了各地。聽說文學采風要到桃源,我頗為期待,一來作為一個“東彎頭”人,還未曾到訪過“西彎頭”的這名稱頗為詩意的小鎮,二來雖然耳邊略有所聞,但“苗鄉”、“酒都”終歸只是窺見一斑、道聽途說,這次終于可以來個近距離接觸,尤其想品一品吳江的黃酒文化。
? ? ? ? 采風一行首先來到了中南酒廠,參觀釀造黃酒的整個過程,可謂得償所愿。酒廠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了蒸米、加曲、發酵、過濾、調配、灌裝等一系列工序,并告訴我們這些釀造工序是原汁原味的桃源本地特色,由一代代釀酒前輩們傳承至今。揭開陶制大缸的稻草蓋,一股酒釀味撲鼻而來,馥郁濃香似要醉人,而缸內正在發酵的糯米縫隙間還在使勁冒著一叢叢氣泡,不禁讓我回想起兒時,父親自做酒釀掀開蓋碗時候的情景,有時發霉了,有時發酸了,有時卻是酒香四溢。那種不確定性,充滿了挑戰,激勵著人不斷去精益求精。酒,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
? ? ? ? 酒廠負責人的講解令我茅塞頓開,原來酒的釀造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適宜的溫度、良好的水源、長久的經驗都是釀酒成功的砝碼,而溫度和水源則屬于上天的控制范疇,佳釀的不確定性正源于此。周朝人將酒視為上天的一種恩賜,我想不僅是因為感恩作物的豐收,想必也敬畏釀酒成敗的神秘感。一代代釀酒前輩們正是懷著對自然的崇敬之心,不斷追求雕琢產品的創造和精益求精的品質,才讓吳江的黃酒文化在市場的浪濤中屹立不倒,在傳承的歷史中綻放光彩。
? ? ? ? 結束酒廠一行,驅車在樹影婆娑的道路上行駛,涼風陣陣,心肺享受著樹林氧吧的自然清新,讓人倍感舒心暢意,這得感謝路旁寬闊的香樟林,可謂是“苗鄉”的代言人。偶見一些少年在樹林的溝渠間釣龍蝦,不禁回憶起小時候和玩伴嬉戲的歲月,那些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日子,不由對荒天池更有一番憧憬。幾分鐘后到達了目的地,隨行人員告訴我們,這里以前荒的如“無人島”一般,一直處于“世外”的狀態,那豈不是“世外桃源”?
? ? ? ? 在“七十二條半港灣”的荒天池里,樹木掩映小徑,小河分割圩岸,鳥鳴打破幽靜,魚兒暢游綠水,我穿行于林海天池間,在百年泰章橋畔品味吳王的遙遠傳說。據說,這里曾是吳王夫差隱藏戰船的地方,附近還曾建有吳王的行宮,這個世外桃源的魅力可見一斑。我忽然發現“吳宮”老酒名字的由來,原來桃源自春秋時便以宮廷貢酒“吳宮酒”聞名于蘇南吳地,釀酒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自然與人文一同融入在吳風越韻里,令人文歷史多了一份自然靈動,讓生態美景多了一份人文底蘊。
? ? ? ? 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春秋古井依舊充盈著清冽的井水,苔蘚斑駁的井道仿佛連通古今,它已是吳越文化的歷史見證者,夫差的戰船和常遇春的水師只是它記憶中的一角罷了。古文化遺址的陶器、春秋戰國的青銅器、名人的歷史故事在吳越文化園的展館里一幕幕呈現,直觀地梳理著這里的歷史脈絡,讓我溯流而上去瞻仰前人的古跡,也使我順流而下去憧憬桃源的明天。
? ? ? ? 問津桃花何處去,為有源頭活水來。桃源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美景如活水般長流不息、延續至今,而在漫漫長河中人文與自然相得益彰地結合更是難能可貴,這里可以醉于美酒,飄飄乎羽化而登仙,這里可以醉于美景,感受復得返自然的愜意。沉醉于兩者間,體驗這“醉美”桃源,賞心樂事也。
": t????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