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號,吳江作協浩鋒主席組織吳江地區的青年文學愛好者(定義為1980年以后出生的)就桃源這地區來一個小規模的采風,總共19人,原本有20人,其中一人有事請假。
吳江地區的文人集齊了汾湖、震澤、平望、同里、七都、桃源、松陵等幾大鎮,早上9:00我們在銅羅中學集合。這次是我和這么多文友一起進行活動,一張張新臉孔活潑生動。感受的到是次別有一番趣味的旅行。
浩鋒主席聯系了當地的政工辦,顧書記開著車子帶隊,我和金曉琴、干明坐在顧書記的車上,后面4輛車緊跟著。顧書記一邊帶路,一邊解說當地的文化風習。經過交談,得知顧書記所開的車是十年的老車,但在他嫻熟的車技掌控下,速度一點也不慢。
在去吳酒產業園的路上,車子轉彎后駛進樹林,感覺特別陰涼。桃源的綠化保持的不錯,聽書記說在樹林的一個區域還要開挖溫泉,這些是做的十分優秀的!顧書記說,原來酒廠都分散在各處,是近幾年才合并的,我們去參觀的就是老的酒廠。
老酒廠中南釀,因為年代比較久遠,所以流水線的分布還是比較松散、空間也有浪費、占地的,聽說新車間的排布是比較均勻的。釀酒是體力活,員工只套了一個布兜,滿身都是汗珠!老板帶我們進了酒廠內部,一踏進里面酒香四溢。醇酒醉人!老板帶我們游覽了一遍里面的流水線,向我們解說到“我們的酒是通過江米釀制的,由加工機過濾放到大缸里面,由工人推著拉車運到大缸里,儲藏在里面讓他發酵,當然發酵后還是不能直接食用的,這些酒實在太臟了,雜質太多是不能下肚的。還要通過過濾:一級過濾、二級過濾、三級過濾,然后到清水渠、保溫滅菌……”。車間不僅做黃酒、白酒,還做料酒,米酒。因為本人不愛喝酒、對酒也沒有多大的研究,通過這次實踐學到了的很多活生生的知識。
第二個景點是蘇南酒紀念館,坐落在桃源古鎮區楓橋河畔勝利街上。蘇南酒紀念館是蘇州市非遺文化基地,里面蘊藏著豐富的酒文化。步入楓橋,看到了和汾湖格局差不多的老房子,對面河畔兩位叔叔在河橋頭洗衣服,街道里有乘風涼的、有閑逛的、也有正拿相機取景的。瓦磚屋子下面的木柱子兩邊都結了繩,晾著衣服。江南的古鎮風格其實都差不多,區別在于游客的心境。勝利街的入口有一個大亭子,我們在亭子下合了影,在風景下我們也自成一道風景線。走進蘇南酒文化紀念館,里面記錄著桃源鎮釀酒的歷史。走過過道,一個碩大的鼎矗立在上,怕是多大酒量的人也要臣服于這個度。紀念館里儲藏豐富,不僅有釀酒工藝流程,還有關于酒的字畫詩詞,有一間屋子是專門儲放著各類酒的企業商標。
走出蘇南酒文化館,下一個目的地就是嚴墓黨史紀念館了。不忘歷史,銘記英雄。嚴墓,是為了紀念西漢大文豪嚴忌而命名的。嚴墓的命名在銅鑼歷史上也久達600多年。“英名留青史,光輝照人間”這十個醒目的大字,在我們面前展示了嚴墓兒女用鮮血譜寫的革命篇章,正是有這些前輩光榮的昨天,才得以如今的我們享受著幸福的未來。深感歷史的偉大,革命的壯舉。
緊接著大隊伍就要朝拜寺廟了。穿過朝陽街,路過銅鑼小學,三迴九曲的路終見普慈古剎。普慈寺是我們蘇南的一大奇跡,因為里面的汾陽王廟而顯靈,郭子儀大將軍是唐朝安史之亂的功臣,抗擊北方的突厥人,因為功勛而被封為汾陽王。汾陽王廟在南方很稀有,所以這座普慈古剎尤其特別。還有一個傳說,在唐德宗的時代,當地出現了一只野豬精危害世人,為了為民除害,郭子儀用竹木搭建了一個數丈高的觀望臺并在上面定鑄了一只大銅鑼,野豬精出現的時候,郭子儀命士兵齊齊鳴鼓除去妖孽。這也許是銅鑼最早的起源吧。我們也走上樓頂,相繼敲擊了銅鑼,以表吉利。
壓軸戲是荒天池,這里也是一塊風水寶地。據說最早傳說中的“荒天池”原是吳王夫差停靠和隱蔽戰船的地方。天池水寨這建筑特色又讓人聯想到就是步行在一座山寨中,桃源也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古鎮,荒天池里面的石橋、走道確實經歷一番風雨徹骨。而且空氣清新,綠蔭頗多,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我們跟著周主席參觀景點里面的吳越歷史文化紀念館。
中午我們在荒天池的酒店吃了飯,都是當地的特色菜,很上口。飯后,休息片刻,我們在會議室開起討論會,周主席的開場白非常精彩,他還講述了和在我們一個年紀,他是怎么與文學結緣的,接著談鷗老師和金華老師相繼給我們傳授了經驗。然后主席讓每一位今天來參加采風的青年詩人都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從朱楓開始正巧逆時針繞一圈。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在報刊連載過自己的作品或是有自己寫的書,閱歷豐富,相比之下我自己卻非常懶惰,我感到非常愧疚。有時候我自己嘴巴說的多、時常立志,但卻沒有真的花功夫在寫,這點我要謹記在心。
這次不錯的采風活動,透過同齡人的眼中看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有哪些需要互相借鑒的地方,人也是唯有同別人并肩走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尺寸。感謝浩鋒主席組織的這次活動,也感謝金華老師、談鷗老師,各位前輩各位文友們,希望我們的友誼的增長伴隨著筆觸的鑒賞,一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