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斥著各種各樣需要改變的事情,但是真正敢走出去,嘗試改變的人卻少之又少。相反,一堆想改變現狀的人,整天湊在一起談人生談理想,如果怎么樣我就怎么樣。哪有那么多如果,想改變就真正走出去,朝著你想變到的方向去努力。如果還年輕,拋開顧慮,因為不去嘗試怎么知道會如何發展。如果不再年輕,那你的前幾十年已經渾渾噩噩的度過了,難道還想帶著遺憾過后半生嗎?
對于現狀,或許有人滿意,但是絕大多數人是不滿足的。我們一定都聽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是什么事情,不管是到了何種程度,總會有比現狀更好的方面。面對更好的現狀,我們不應該只是望而卻步,不去嘗試改變,怎么知道那是更好的呢?
如果你現在是個胖子,你一定早就忘了瘦子時候的自己有多美,因為胖不是一天形成的,你肯定也喊著要減肥喊了很多年,所以為什么不找到改變的正確方式,讓自己變成瘦子呢,再次感受一下,瘦是何種滋味?
02再比如你英語口語一直是弱項,你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嘗試改變,超越別人!學習這個事兒其實真的沒有多難,特別是學習語言。再說了,英語再難學難的過中文嗎?如果無法實現自學,那報個輔導班也不為過。或許錢花了,也就強迫自己下決心去改變了。
03再比如我,三次考研,前兩次的邏輯,就覺得我學不會,而且還抱著僥幸心理,就是邏輯的好壞應該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一直復習本來就好的,誰都樂意看自己擅長的,然后邏輯一直被拋棄,一直屬于最后半個小時開蒙,蒙對多少算多少。所以也一直沒考上。直到某一天,我的大白說,你的邏輯,已經第三次考試了,你真的沒想過踏下心來好好學學他么?當時這句話點醒了我,對呀,都第三次了,時間還夠,為什么不自己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一下呢?為什么每次都要花半個小時來蒙呢?雖然開始的很艱辛,但結果是好的。盡管沒有達到可以給別人講明白的程度,但是至少自己做題的正確率有所提高了。改變也算是看到一點點成效。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一個像溫室一樣的舒適區。舒適區里面人好景好心情好,每天像活在童話世界一樣,簡直就像仙境。
在舒適區的人,一般很難開始改變。
有的人道理都懂,但是沒有勇氣。這類人適合把自己置于你期望的環境中,想象一下把你換成你羨慕的那個人,會是怎樣的?那樣你應該會覺得更美好,算是給自己點希望,并且用希望一直鼓勵著自己,就可以開始改變了。比如你在星巴克,看見了某個星巴克伙伴流利的幫外國人點餐,把星巴克的伙伴換成你,自己想象場景,給自己一些動力,心理暗示一下,把他換成我,一定會更好。
有的人從來沒想過要踏出舒適區。不管在什么年代,總有一種人自我感覺超級好。這種人最可怕,你需要找一個外力迫使自己或者某個機緣巧合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你才會下決心改變。自己親身經歷的總要好過別人轉述的,有了自我認知,才有了強大的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