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封掉了自己的朋友圈,QQ空間等一系列可以表達自己心情的通道。倒不是因為心情不好或者是想與世隔絕,只是想專心地好好地做一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朋友圈里總是會出現這樣一類消息:“本寶寶今天要去圖書館奮斗了,如有要事請留”;“要么瘦要么死,兩個月后等著亮瞎你們的眼吧!”;“為了夢想,拼了!”。大家的朋友圈里應該都出現過這樣一類消息,或者說,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也是他們中間的一員。我也一樣。以前去個圖書館,看一兩頁書都會想發條朋友圈秀一秀自己正在奮斗,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似乎那樣就會給自己一種安全感,一種“我正在努力”的安全感。
我們有著自己的所謂的夢想,它時不時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然后又消失了。當我們想起它的時候,如同醍醐灌頂,抓起書包奔向圖書館,同時不忘發一條朋友圈:寶寶要去學習了!大概過了一兩個小時,它又消失了,我們開始占著圖書館的座位玩著手機刷著朋友圈。差不多時間夠了,背起書包走人,然后該干嘛就干嘛去了。
如果夢想是一個人,它應該會很傷心。它傷心你的心里其實根本沒有它,即使想起過一會兒又不知道把它忘到哪里去了,然后又是好長時間的遺忘期。你一次一次傷著它的心,到了最后,它再也不回來了,這個時候你開始感慨人生苦短現實骨感。你開始接受你的生活狀態,你幾乎不會再想起它。你也不會知道,夢想的那顆心,曾經被你傷得連灰都不剩。
那些最終沒有實現自己夢想的人,他們的失敗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夠真誠。
我們沒有耐心,我們急功近利,我們只重結果無視過程。我們不肯真正地投入時間去做一件我們想做好的事情,我們希望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夜之間就可以成功的秘訣,于是市面上出現十天突破口語,二十一天成為PPT達人,七天教會你用寫作賺錢等這些以速成為賣點的書籍。它們牢牢地抓住了我們不看過程只需要結果的心理,為我們提供所謂的捷徑,殊不知成功只有正確的方向卻沒有捷徑。
我們專注于形式卻無意于做一些踏實的事情。我們告訴周圍的世界我們的夢想是什么,我們大聲地通知他們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夢想努力。然而除了這些,我們便再也沒有做別的事情了。我們沒有靜下心來做一些讓我們離夢想更近的事情,我們也不會思考到底怎樣努力才是正確的。我們不會反思不會改進。我們只會在失敗的時候咒罵這個世界的不公平,無奈自己沒有一個當官的爸爸有錢的媽媽。我們不會知道,最終成功的人其實都是靠自己的,我們更不會知道,真正努力的人根本沒空告訴世界他在努力。
如果你真的想實現你的夢想,關掉你的手機,關掉一切與外界聯系的通訊工具,好好地跟它談一談。真誠地去對待它,用心地去為它做些什么。如果它不被你感動,你來找我,我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