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知道為什么,金庸的作品里我對《倚天屠龍記》情有獨鐘。張無忌身邊有四位女子,楚楚動人小雛菊般的小昭,艷麗奪目紅玫瑰似的趙敏,桀驁不馴傲雪寒梅似的殷離之,以及若凌波仙子空谷幽蘭的周芷若。這四人中周芷若的性格最為復雜,她溫柔善良,又冷酷自私,既美麗端莊,又陰險毒辣,眾人對之褒貶不一,在我看來,她卻是有愛有恨的真性情人。
? ? ? 沒有誰像上帝一樣完美無缺,純粹的天使和純粹的魔鬼都不是人,周芷若不是天使,但也不是魔鬼。
? ? 周芷若的身世悲慘,自幼與父親在船上相依為命,結果因蒙古官兵而家破人亡,衣衫敝舊,赤足垂淚,盡是楚楚可憐。作為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遭此人生的巨大罹難,心里必將會留下巨大的陰影。而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她還細心體貼地為別人著想,她寬慰張無忌的話語讓人聽了都忍不住憐惜,“小相公,你若不吃,老道長心里不快,他也吃不下飯,豈不是害得他肚餓了?”她還“將魚骨雞骨剔除干凈,每口飯中再加上肉汁”,這樣溫柔體貼的舉動讓張無忌久久難以忘懷,多年以后兩人的相見才顯得溫馨無比。
? ? ? 由此看來,她內心原本是一個善良溫柔、體貼細心的人,可惜的是她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她不像趙敏,從小錦衣玉食,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她沒有父親、兄長去疼愛她。后來她歸入峨眉派門下,其成長環境也絕非寬松、自由、愜意的。滅絕師太執拗古板,并且心狠手辣,對待弟子也絕不留情。同時在與同門師姐妹的關系上,由于她美麗聰慧,深受師父喜愛,所以不免招致嫉妒與怨恨。她在嚴師妒姐的環境中小心翼翼地生存,所以在她面對艷麗的趙敏時,她內心的自卑便明顯地凸顯出來。她本身并不是不漂亮,“如仙子下凡,風拂玉樹,空谷幽蘭,曠世奇葩,出峨眉而不染,惑英雄而不妖,渾然若桃花之神”,可是在張無忌面前她仍說自己相貌丑陋,趙敏才是花容月貌;還說自己“是最不中用的女子,懦弱無能,人又生的蠢”,和絕頂聰明的趙敏是千差萬別;在訂婚之時她還說道:“我從小沒爹娘指導,難保不會一時糊涂。”周芷若似乎有意無意要將自己與趙敏相比,越是說明對方比自己強,越是用輕蔑冷笑的態度,越是顯示出她內心的自卑。
? ? ? ? 周芷若在峨眉派的成長也不是幸福的,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欣賞她的仿佛只有那位頑固不化、霸道無理的滅絕師太,所以她對師父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尊重與敬畏,師父的離世給她的打擊很大,在愛情成熟之前,師父是她全部的依靠與寄托。她不能離開峨眉派,否則她就將流離失所,重新孤苦無依。可這位嚴厲的師父卻在臨終之前給她出了幾個天大的難題:繼任掌門人,不得傾心于張無忌還要色誘騙取倚天劍與屠龍刀,光大峨眉派。書中說道哪怕就是讓原本柔和溫婉的她在十年中應允這幾件事怕要抵擋不住,何況是在片刻之間?滅絕師太甚至下跪懇求周芷若答應這些事,她實在是師命難違。滅絕老尼逼著她發下慘無人道的毒誓,從此這些毒誓猶如鬼魅形影相隨。一夜之間,漢水之湄清新脫俗、純真無比的姑娘再也不復存在,這是一道無形的但沉重無比的精神枷鎖,沒有人替她分擔。 ? ? 在師父離世之后,她的掌門之路走得并不順暢,鄙夷質疑聲始終不絕入耳,沒有過硬的本領便不能服眾,所以她選擇了順從師父遺命奪得倚天劍屠龍刀,消除自身的危機感。但是在愛情上她不能聽從師命,因為那將是她真正想要的寄托。在被困萬安寺時張無忌對她出手相救,“她被張無忌摟在胸前,碰到他寬廣堅實的胸膛,又聞到一股濃烈的男子氣息,又驚又喜,一剎那身子軟軟地幾欲暈去……周芷若從未和男子肌膚相親,何況這男子又是她日夜思念的夢中之伴,意中之人,心中只覺得無比的歡喜,四周敵人如在此刻千刀萬劍同時斬下,她也無憂無懼。”這是純情少女愛的心聲,愛的表達,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所以后來她情愿將自己發的毒誓拋之腦后,轟轟烈烈愛一場。
? ? ?
在初與張無忌訂婚時,她伏在張無忌的懷中,柔聲道:“無忌哥哥,我能和你結為夫婦心里快活得了不得,只盼你別因我愚笨無用,瞧不起我,欺侮我,我……會盡我所能,好好地服侍你。”這絕對是周芷若真情實意的流露,她愛張無忌,愛的近乎偏執與瘋狂,在目睹張與趙二人在酒館的會面后,她使出了所有女人都會用的方法: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是想挽回張無忌的心。可惜的是張無忌優柔寡斷,把握不住自己的感覺,自己說過的話始終也難以兌現,給人以希望又讓人一次次失望,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愛他的女子,做不到果斷絕決。這樣的張無忌與聰明的趙敏始終使她得愛情危機四伏,所以她想要與張無忌成為名正言順的夫妻,這樣一來不管趙敏再有什么想法也是無計可施了,于是她才想處心積慮地嫁禍于人,加速自己與張的婚事,可惜“欲速則不達”,她沒有用正確的方法,還傷及了無辜。
? ? 婚姻是她愛情的保證,張無忌不明白這對于周芷若的意義有多大,所以他才敢在拜堂之時,于眾目睽睽之下,跟著趙敏走出喜堂。那一刻便宣告了她徹底的失敗,這一場爭奪愛情的戰爭她輸給了趙敏,這是她人生的恥辱,命運的恥辱,宣告了她所有努力慘敗的結局。她不僅僅是怨,而已化作滿腔忿恨。
? ? ? 周芷若的的內心深處潛藏著兩個充滿矛盾對立的追求:一是物質或者說是權力上的追求,另一個是精神或者說愛情上的追求。這兩種追求卻偏偏不能同時實現,一得一失造就了周芷若性格中的不平衡性,滿足的一面沒有快樂的感受,失去的一面反而更加的失落。
? ? 周芷若的骨子里不能說沒有對權力的渴求,自幼孤苦聽命于人的情形她始終難以忘懷,所以盡管同門師姐覬覦掌門人之位,她也不愿意讓出。而且在她有意將自己與趙敏相比的同時,她也看到了趙敏所擁有的權力與地位,難保心里不暗暗嫉妒。周芷若是很現實的,面對她從未擁有的東西她想去努力追求,所以她不能像趙敏一樣說放棄就放棄,因為趙敏所放棄的東西她從來就未曾擁有過。她心有猛虎,滿心盼望張無忌有朝一日身披龍袍, 當上九五之尊, 讓她坐上皇后的寶座。周芷若與張無忌等在大都觀游皇城時,“周芷若嘆道:‘……你怎能輕身冒險?要知待得咱們大事一成,坐在這彩樓龍椅之中的,便是你張教主了。 ’ ……眉梢眼角間顯得不勝歡喜。張無忌連連搖手,道:‘……本教只圖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功成身退, 不貪富貴,那才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我若有非份之想,教我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周芷若聽他說得決絕, 臉色微變,眼望窗外,不再言語了。”
? ? ? ? 金庸小說中從來不乏失戀的女性,但周芷若由愛生恨、為愛復仇真的令人刻骨銘心。 愛情的失去令她痛不欲生,惱羞成怒,在喜堂上她使出九陰白骨爪 五根手指向趙敏頭上插了下去,后來,“周芷若霍地伸手扯下遮臉紅巾,朗聲說道:‘各位親眼所見,是他負我,非我負他,自今而后,周芷若和姓張的恩斷義絕。’說著揭下頭頂珠冠,伸手抓去,手掌中抓了一把珍珠,拋開鳳冠,雙手一搓,滿掌珍珠盡數成為粉末,簌簌而落,說道:‘我周芷若不雪今日之恥,猶如此珠。’接著,周芷若雙手一扯,哧的一聲,一件繡滿金花的大紅長袍撕成兩片,拋在地上。”也許很多人看到的是周芷若此時的兇狠可怕,不近人情,可誰知她內心此時的痛苦呢?心愛的人在拜堂時跟情敵而去,原因不明,當著眾人的面置新娘于不顧,她傷心透頂,絕望透頂,沒有一滴眼淚的她心中必是痛到極致。“由愛轉痛,由痛轉恨,此恨此情,恨由心生”
? ? 周芷若試圖復仇,可在與張無忌對峙時她明白自己對這個人始終是念念不忘的,她愛他,便做不到真正的恨他。張無忌竭盡全力為宋青書療傷時并不明白她的心里是何等的凄苦。“屠獅英雄會”上她被黃衫女子打敗,武功與愛情她一樣也沒得到,同時她還受自己所害的“鬼魂”相纏,精神處在極度煎熬之中。
? ? ? 小說的結尾周芷若恢復了正常理智,卻顯得更加凄苦可憐,她痛苦地低聲道:“無忌哥哥……我對你也是刻骨銘心的相愛。 你竟然不知道嗎?”最后她也讓張無忌答應一件事,“那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這不是周芷若的“新計謀”,而是她的無奈與自嘲,驕傲如她,聰明如她,清高如她,癡戀如她,既然甜蜜愛過、瘋狂恨過、隱忍過、無奈過最后仍是傷痕累累,那么就讓她重歸寂寞吧。
? ? ? 我眼中的周芷若有點陰邪但很令人同情。“芷若空山隱,尋得別院藏”,是否忘記傷害,不苛求別人,就是對自己的解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