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30分鐘“造出”一位央視著名主持人
“小小撒”橫空出世
近日,央視網絡春晚舞臺上,一位與撒貝寧如孿生兄弟般的虛擬主持人“小小撒”與其同臺亮相,這是AI虛擬主持人首次與原型同臺演出。小撒表示,自己正在直面將來的職業危機。而打造這樣一個AI孿生主持人,竟然僅需約30分鐘。而小小撒的表現更是令人驚訝不已,不僅能夠掌控現場,還妙語連珠。以至于一旁的小撒“委屈”地插話:“能給我說一句嗎?”顯然,與以前僵硬的、機器形象的虛擬人相比,引入了人工智能的真人原型虛擬主持人,在技能上有了相當大的提升。節目中除了虛擬孿生撒貝寧,其他主持人朱迅、高博、龍洋的孿生AI主持人也都紛紛亮相。打造這樣一個AI虛擬主持人的技術叫作PAI(Personal AI),只需掃描主持人的面部和半小時的灌音數據,即可生成形象和聲音模型。主持人較短的幾十句尺度原聲,通過特征參數提取和遷移進修算法即可生成其奇特的發聲模子。運用發聲模子甚至可以使AI主持人能夠運用中、日、英、韓四種語言。當然AI主持人的成長還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包括原型的愛好、措辭方法等;在舉止上,通過行動捕獲練習,以及傳感器及舉動跟蹤設備,能夠最大限度地復原原型主持人的本性化特色。雖然虛擬主持人在仿照音色、語速、停頓時都沒問題,也能夠知道問話的意思和如何回答,但目前階段虛擬主持人還不能領略內在情感,要做到抑揚頓挫還很難。在模仿進程中,虛擬主持人不能根據語境實時更換“歡快”、“哀痛”、“著急”等感情模塊,還需要人工參與。虛擬人在成長過程中還需要人類為其構筑世界觀,這將是未來深入探索的方向。
成百上千人的工作量一個原型就夠了
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開始蓬勃發展,并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美國電影《在云端》就講述了這一過程在HR領域引發的變革,以及給傳統HR業者帶來的嚴峻挑戰。電影中一名叫瑞恩·賓厄姆的公司裁員專家,他的工作是飛來飛去為各地公司解決HR難題,他的人生目標則是乘坐飛機積攢的英里數達到1000萬,從而晉升為白金會員。 但瑞恩這種“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卻受到了新人的威脅,一個名叫娜塔莉的大學畢業新生發明了一種互聯網遠程會議系統,讓裁員變得輕松省事。通過這套系統,公司的HR專家將不再需要去各地面談,公司只需要將擬好的文件范本交給沒有什么經驗的實習生,再由實習生通過這套系統將文件告知分布于各地的被裁員工,整個過程就結束了。這間HR服務公司也不必再為專家們支付高昂的薪酬和差旅費用,同時公司的業務人員數量也可以大幅縮減,因為一個實習生坐在電腦前就可以處理數十家企業的業務。這讓瑞恩的工作顯得毫無必要。直到今天這種模式仍被廣泛使用,美國某地的員工在接到入職或離職通知時,電話或視頻的另一端也許是坐落在印度的一家HR服務商。
而AI虛擬主持人技術的不斷進步,給人們帶來了第二次更為嚴峻的挑戰。一家業務繁忙的服務公司,只需要利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按照設計好的統一模板再造出無數個虛擬替身,而這個替身則可以代替原型夜以繼日的勤奮工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類很難發明紀律中的細節,而AI可通過大量練習,讓電腦進修,去發明內涵紀律及細節,AI虛擬替身將是完全理性和自律的,在某些更多需要理性和自律的工作中,人類望塵莫及。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楊強認為,人工智能下一個重要突破口是“遷移學習”,這也是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簡單說,“遷移學習”類似中國成語里的“觸類旁通”,就是機器將在一個領域學習掌握的技巧、經驗和能力,遷移到一個新的有一定關聯的領域里再應用,這樣在新領域里,它就能省去大規模數據訓練,只需一小部分數據就能迅速“成才”。當機器具備這種能力后,將使人工智能邁入全新的層次。未來的機器會變得比人更聰明,人工智能必然對人類的就業崗位帶來深遠地影響,從結果來說,毫無疑問會有數以萬計的原有人工崗位因為競爭不過機器的效率而消失,人工智能的出現將使這一范圍進一步擴大。原先機器只能替代簡單重復的動作,比如流水線上的固定裝配動作,但隨著人工智能的引入,很多過去我們認為過于復雜的動作,機器人也能快速學會,并且不眠不休還能保持水準不波動,僅憑這一點就會消滅幾百萬個工廠就業崗位。此外一些腦力勞動也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現在就已經有軟件能代替初級的律師、記者、編輯來整理資料,生成新聞稿件,并且在投資界接受人工智能推薦的理財組合、指數基金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
?文菲君認為:
此次人類社會工作崗位面臨的巨大挑戰主要還是源于第五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人與人工智能機器之間的重新分工,人工智能的崛起必然伴隨著大量人類工作崗位的消失。BBC基于劍橋大學研究者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未來在英國的“被淘汰概率”,排名前三位的是:1、電話推銷員:99.0%、2、打字員:98.5%、3、會計:97.6%。被淘汰概率低于1%的職業是:1、心理醫生:0.7%、34、教師:0.4%、35、酒店管理者:0.4%。可見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工作崗位的巨大變化已經不可避免。
人類工作崗位的變化本質上是人與智能機器人的重新分工。為了更好的應對即將到來的重新分工,人們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和提升:不學習,就淘汰,不持續學習,就落伍。每個人都必須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數據精神和信息化勝任力,學會以積極的態度與AI相處,同時注重培養和提高自身在文化、藝術、情感與愛等方面的能力,畢竟需要創造性和投入情感與愛的工作是人工智能機器人難以替代的,技術的飛速發展,始終需要我們提前做好規劃,積極應對,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并不斷進步!
ansO?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