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能記起的第一件事,是4歲半左右發生的。
那一次,我走失了。
但是,我只能回憶起一些零碎的片段,其他的經過從大人那里知道的。
那一年,媽媽帶我回外婆外公家,我在外婆家玩的很高興,后來媽媽臨時有事,看我睡著了,就沒有帶我走,自己先回家了。
從中午我一直睡到下午,睜開眼醒來,到處找媽媽,房間也找了,堂屋也找了,院子也找了,可是就是沒有看見媽媽。
找不到媽媽,趁人不備,我一個人偷偷的離開了外婆家,想回家找媽媽。
外婆家的村子離我家的村子有七八里地左右,中間還有3個村莊,村莊之間都是農田和鄉間小道。
我邊哭邊憑記憶摸索著回家,走呀走,不知道走了多久,到了其中一個村莊的道場上。
道場上有一個伯伯和嬸嬸正在攤曬稻子,看見我一個陌生小女孩邊走邊哭,也問不出家在哪里,父母是誰,見天色已晚,就把我帶回了他們家。
伯伯嬸嬸家是開小賣部的,到他們家后,他們拿出很多零食哄我,我果然不哭了,開心的吃起來,也很健忘的把要回家找媽媽一事給忘了。
晚飯過后,伯伯嬸嬸家的幾個鄰居聽說他們家來了個走失的小女孩,都過來看,一下來了這么多不認識的人,我突然害怕又想起媽媽,又開始哭起來。
一個鄰居說,這個小女孩好眼熟,想起來了,這不是吳老師家的女兒嗎?
不多久,鄰居領來了急的團團轉的爸爸媽媽,然后媽媽抱著我又是哭又是吼,他們連連道謝,回家后把我又狠狠地教育了一番,不過,經過他們這次的教育,我確實再不敢一個人亂跑了。
爸爸媽媽說,他們找了很久找不到,就準備報案,剛到派出所,聽見隔壁村子的消息就跑了過來。
從那以后,我記住了自己家的地址、爸爸媽媽的名字,也記住了鄰村有一個對我很好的伯伯嬸嬸。
每次去外婆家經過伯伯嬸嬸的村莊時都會很留意會不會遇見他們,心里對他們有一種親近感,很多年以后,偶然聽爸爸媽媽講起他們,才知道伯伯很對年前生病過世了,嬸嬸也剛過世不久,那一刻,我心里很難過。
后來,這件事成為大人們調侃我的資料,笑我是撿來的,我也特別不好意思。
不知道您第一次有記憶是什么時候?是多大的時候?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嗎?
我想,大抵能在一個那么小的孩子腦子里第一次留有記憶的事情應該都是一件很難忘的事情吧,就像一張白紙,第一次在上面寫了一筆,這一筆可重可輕,但是,卻是最重要的一筆。
這一筆,雖然年代遙遠,但是讓我很多時候選擇了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一個熱情的人。
也在感覺人心涼薄的時候回想起這件事來內心依然溫暖。
所以,我也知道了,第一次記憶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他可能默默的決定了我們長大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