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我來說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是22年來最少的。2018年2月中旬離家,外出讀書,一直到2019年的2月中旬,我與父母見面相處的時間只有三天。現在想想,已經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了,只知道原來已經這么久都沒見爸爸媽媽了。從前“常回家看看”對我來說只是一句歌詞,而如今卻成為父母對我的叮囑。
2018年也是我迅速成長的一年,利用寒暑假接近兩個半月的時間,我來到了蘇州打拼。距離那個炎熱的暑假已經半年了,但我依然記得剛出火車站時那興奮的心情,可激動過后的心情就不那么美麗了。
比夏天的炎熱更令人郁悶的是走進每家公司被拒絕的郁悶,是走進N家中介被告知不要暑期工的煩躁,同樣還有初到陌生城市不適應。我依然還記得第一次出門找工作,晚上11:30迷路沒找到家的無助。初次投奔大伯,不想過多麻煩大伯和大伯母的“自尊心”讓我在漆黑的夜晚晃蕩了一個小時。最后在萬般無奈下,給正在工作的大伯發信息詢問地址,在左鄰右舍的幫助下找到家。就這樣每天早上出門晚上回家,終于在大伯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
那是一份在塑膠廠的工作,由中介帶領辦理簡單的入職后,便在楊主任的帶領下將我們分配給老管(作業員的老大)。起初是被分在組裝線上的,但由于一同進廠的同事不愿在機臺流水線工作,老管便對我們進行了工作調換。清楚記得當時一起進廠的有16個人,在經過兩個小時后,走掉4個,三天后我們再見又少掉一半的人,而同一批進廠堅持到最后的竟然只有4個。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有所收獲。
在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一個人的多面性。開始很照顧關心你的阿姨,后來你發現她會計較很多,往往你們的關系不如從前;會來事的調機小哥可能有點兒大脾氣;做實事的小哥往往不怎么會與人相處……和你聊的很開的,很多小道消息來源地的“大神”,在分別六個月后的今天,我只能想起給他起的外號。
我們終將遺忘,亦會被遺忘,留下的只是模糊的輪廓。
暑期一個半月的工作經歷讓我對塑膠廠的運行有了大致了解,對每天面臨的注塑機,在“大神”等人的指導下,出故障時也能判斷一二。然而,還有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年輕人,卻讓我真真切切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一個要上高二的小帥哥,居然已經有了兩三次的外出打工經歷,并熟練掌握著與每個人的說話技巧,做事更是面面俱到,偶爾還有些小聰明。當這樣的“優秀”的人,出現在自己面前時,并且比自己還小時,我們只能逼著自己變得更好。在從很多人身上學的為人處事技巧的同時,渴望成為管理層的信念也在心底扎根,因為那樣重復著毫無意義的工作,讓我突然迷茫了,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而我害怕那樣的一成不變。
套用釋迦牟尼的一句話,“無論我遇見誰,他們都是我生命里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他們一定會教會我一些什么”,而我希望能遇見更多有趣的靈魂,為我平淡無奇的生活加點料~
本文是我2018年的暑期工作經歷,寒假的改天整理好分享給大家!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