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1萬小時定律
關于如何習得專業技能,沒有人能否認熟能生巧的意義。生性懶惰的我們總在尋找借口,試圖回避練習。
不是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時間并不存在一個1萬小時的最低閾值。
比如:優秀專業演員的專業技能習得往往是3500小時,記憶類專家技能的習得也并不需要1萬小時,而是數百小時。
成功與練習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賦雖然在其中不起決定性作用,卻也會是一大影響因子。
比如:優秀科學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1997年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醫生,律師,會計的智商多數位于中上水平。
一些體育項目更是會對身高和身材有要求,這類身體特點上的差異,更不是時間和簡單的練習可以彌補的。
總結:練習的成果并不與時間呈正相關,有一些不用1萬小時就可以成功,還有一些比如~身體,智商等一些隱形問題,即使練就1萬小時也不一定會成功。
刻意練習的本質
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堅持1萬小時,1萬小時是否真的引向成功,堅持1萬小時的關鍵節點,以及1萬小時練習的本質。
核心觀點:處于中上水平的人們,總有一種較強的記憶能力:長時工作記憶。
長時工作記憶正是區分卓越者與一般人的一個重要能力,才是刻意練習的指向與本質。
為什么身邊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實沒有成就的人。原因在于練習時,我們要采取階段性進步,隨時間和效果調整策略,有針對性和技巧性,不能機械地每日花上幾小時,只為達成“1萬”這個目標,卻始終沒能發現更為有效的訓練方法,不能辨別并彌補練習中的漏洞,以取得進步!
刻意練習的任務難度要適中,能收到反饋,有足夠的次數重復練習,學習者能夠糾正自己的錯誤。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看起來很努力,有時候可能真的是在做給別人看,又或者只是完成任務而已,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都不以為然,所以既然我們現在知道有這樣的理論和知識,那么如何學以致用,讓自己實現目標,接下去就努力踐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