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那一天,坐上了同一輛巴士,車是往東莞開的,車上那味兒讓人難受至極,車上的人吐了一個又一個,有一個女生精神出奇的好,嘰嘰喳喳了十來個小時,她很漂亮,后來熟了,知道她體重只有76斤,朋友們叫她“三八”,我記憶深刻,可就是想不起她的名字?然爾卻輕松想起了“彭曙峰”這個名字。彭兄是個好哥們,我想不起來我們最初是怎么熟識的,他說他曾也在那個車上,但我怎么都想不起來,不過這并不會影響我對他的記憶,他是個老實人,比我大不了幾歲,性格內斂沉穩,我們常在一起聊天,靜靜的聊天,他用親身經歷跟我講生活的不易,勸我要認真。那時的我對生活只有美好的印象,或許談不上生活,自然是無法理解的,時常伴有亢奮的辨論,但我們還是常在一起聊天,關系漸好,聊得多了,他說就欣賞我看輕生活的狀態,喜歡感受我自信未來的氣息。其實,我更愿意靠近他,他包容我那時的稚嫩,幫助我認清我們那個層次的人在當時社會的真實現狀,卻又小心的維護著我原有的狀態。彭兄之前的故事不美好,他的天是陰天,云是淡黑的,他說他要努力。相比之下我的天應該是蔚藍的,云應該是凈白的,沒有理由不努力。次年,我離開了東莞,在深圳安定下來后回去聚了一次,后來突然手機打不通,再也找不到人了。
那一年,那一天,我們靜靜的排成了一排,男生站右邊,女生站左邊,從中間開始由矮到高的排列,不知道為什么這樣排列,可能是有幾個老同事是矮個子吧!我是男生中最高的,她是女生中最高的。我們常會伸出腦袋看一下對方,但這次我們看對方的時間選擇了同一秒,我表現得有些慌亂,她倒顯得很大方。隨后有共事的大姐開我玩笑要給我介紹女朋友,就是她。她叫胡群花,后來我叫她花姐,其實她比我小3天,因為與她一起的兩個女孩都叫她花姐,大家喜歡喊兩個字的名字,“群花”叫起來有些不上口,“花姐”就成了她的名子。我們沒有談朋友,就是喜歡一起玩,喜歡排隊的時候看一眼對方。她們三姐妹是重慶人,花姐美麗大方,又總是一臉柔和的笑容,讓我思念到如今;劉江紅喜歡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她父母早出打工,印象較深的是她與弟弟穿著單薄的衣服站在巷子口玩風車;趙燕是個聰明又灑脫的女孩,但性格很倔強,明明比我小又是女生,在工作上卻老是受她的關照,我只能以教她溜冰作為回報了。但這家伙有時也挺壞的,欺負我羞澀,喜歡拿花姐開我玩笑,因花姐比我小三天,她老說花姐是我的小三,弄得落落大方的花姐也慌亂了。就這么開心的歡送掉了一段時光,我們相處得越發尷尬了,很快我們就各自離開了,回想起來還是能感受到那一次次的酸楚。
那一年,那一天,我撕下了一張貼在南頭古城南門上的一張房屋出租廣告,我通過電話的指引來到了南興街21號503室,那是一個兩室一廳,一個房間是空的,很干凈,顯然是有人收拾過的,另一個房間很小,除了一個小書桌,一把椅子,一張床,就只有一個長有絡腮胡子的小青年。與他交談中知道我們是老鄉,巧的是他還是我高中時的學長。那時流行一首歌叫《兄弟》,于是我們熟悉得特別快。他叫王易學,喜歡寫毛筆字,吹笛子,喜歡任賢齊的歌,特別是《兄弟》,我也喜歡這首歌,后來我唱得比他好,但他的笛聲更好聽,字寫得也好。受他的影響,我也練毛筆、也買了笛子,但沒多久就撂下了。王兄弟是個典型的文藝青年,本就好靜,我住進來之前他一般是自誤自樂,我來之后向他學習,與他互動,很快他就成文豪了,開始寫詩歌了,還別說他還是有些功底的,悠揚的笛聲中摻伴幾句詩歌把我佩服得不行。他很上進,遇到他時他成人自考過7科了,修的是中山大學中文專業。在益友的影響下我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我們做了一年的室友,他伴我過了3科,我還會用吉它彈幾首曲子,只是直到他去了上海我們一直也沒合作過一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