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高考陸續放榜,朋友KiK跟我說,快出成績了,她比她妹妹還緊張,我笑著調侃,當年你都還沒這樣,現在反而來緊張?
KiK說,因為她怕她妹妹像她一樣,當年就差1分,沒考上心儀的大學。
盡管大學四年過得挺是精彩,但心里也時常會好奇,如果當年就多了那一分,結果會有什么不一樣?
1
差1分是什么概念?就是在最接近成功的地方卡住了。
仍記得剛上大學那會兒,我聽到身邊的同學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就差X分,不然我們也不可能在這里相遇。
后來才發現,不止我身邊的人,可能想考重點本科的人,差一分被降檔到普通本科;有心儀專業的人,就差那么一點,被迫服從分配;小情侶約定考同一所大學,其中一個就差一點,于是踏上了異地戀的旅途。
有人說: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償,而是陰錯陽差。這是真的。
2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個朋友Z,當年高考前,他就希望自己能努力一把考上師范大學,畢業后當一名人民教師。
但高考卻狠狠地“?!绷怂话?,他不但沒考上師范大學,還沒被師范專業錄取,在他看來,那是活了18年以來,遇到最糟糕的事。
他說,那時候,身邊的同學拿到錄取通知書,都紛紛向往著大學的生活,而他,滿腦子只有復讀的欲望。
但他最終還是去大學報道,被師兄師姐的熱情和正能量感染了。也正是這樣,他才明白,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起點。因為大學能給他帶去的可能性,比復讀多得多。
Z把大學過得有滋有味:加入社團,組隊創業,收獲獎學金。他成了各種大型比賽的“??汀?,在大學校園里遇見真愛,最終還如愿通過考研,去到夢開始的那所師范大學。
Z說,回想起來,他會去感激那次并不完美的高考體驗,命運讓他偏離了預設的軌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賽道。
難道不是嗎?一切都按部就班地生活,反而缺了一點驚喜。太完美的東西顯得不夠真實,太完美的人生反而缺了一點煙火氣。
3
現實生活的大多數時刻,都喜歡跟我們開玩笑:差一分就能把六級拿下,差一點就能表白成功,差兩分鐘就能趕上末班地鐵...
往往就差那么一點,我們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彌補。有的人覺得這是一種“浪費”,其實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重新審視”。
拿不下六級,可以試著考BEC中級;表白不成功,可以把這份愛分散給更值得愛的人;趕不上不班車,可以換其他交通工具呀。
沒有達到預期,不代表你的努力是一種白費心機。
每年高考放榜的時候,有人笑著迎接美好新生活,有人擦干淚水,和過去那個狼狽的自己道別,同樣要去擁抱新的生活。
有些人會跟心儀的大學擦肩而過,但有些人,卻跟大學擦肩而過。不管怎樣,生活不會因為一場高考而被定格下來,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