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仁永澄老師微信公眾號文章《如何找到內部動機并讓自己全力以赴?》 下的評論:
【What】
今天講的內容看似是對『內部動機』的探討,其實是『思想上的懶惰』,我們大多數人太期待于一個確定的答案,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這樣,一個人生的事業也是這樣,我們期待于自己的內部動機,然后全力All In,獲得成長。其實這也是『思想上的懶惰』,不過是不容易察覺而已,每個人都知道人生要不斷地試錯、總結反思和成長的,但是我們依舊期待于確定的方向,
【Why】
我想嘗試說明一下這個思維問題的原因所在。這和我們長期的成長和教育的方式有關系,從小到大,我們就被告知:只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好了,光剩玩了。于是出現了很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也許你會說我就不是這樣啊,那我會說你肯定『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否則請問五谷是什么?四體為何物?可是當你上了大學就會知道,跟本不是這個樣子。大學需要自學能力和自制力,而這都被初高中父母的督促,老師的管教、同學的壓力所掩蓋了。于是很多人迷茫了墮落了,每年大學退學的人有很多,承認自己大學沒學到什么知識的更是大有人在。我們考試的時候,問老師要考試重點、課程設計和實驗的時候還要抄同學的答案,說白了這些都是自己懶于思考愛偷懶的習慣,只不過長期的教育所形成的偏見讓你不這么想而已,最后告訴自己一句:我要是想做早就成功了。可是從來都是想,沒有做過而已。
【How】
(1)多嘗試,尋真愛。這可以說是大學對于我來說最為重要的意義,大學的時候犯過很多的錯誤,也就是所謂的試錯太多。幸好學生時期的試錯成本低,加上老師的包容,讓我沒有受苦太多。今天選擇的行業,也是自己走了很多彎路之后才找到的。 這是何等的幸運。
(2)干一行,愛一行。參看書籍《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書中告訴我們,所謂的『追隨內心』,根本我們想象的那么好,反而是在工作中逐漸尋找自己的興趣,才是概率更加高的。我們都是在自己多做自己的工作之后,才逐漸發現它的美,逐漸對它產生興趣的, 投入感讓我們獲得成就感,我們會沉浸在自己的努力之中。
(3)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是永澄老師最近提及很多的一句話,僅次于『假設』,一句話概括: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4)愛上變化,擁抱不確定性。這個世上唯一的不變是變化,不冒險是人生最大的冒險。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我們想到的不是去規避,而是更進一步,想想自己能夠從不確定性中收獲什么,讓自己在未來不確定性來臨的時候,隨之而舞。
【PS】
我自己的問題,思想上的懶惰也是有的,也總是幻想著『有朝一日,一戰成名』,當然我也經常去試錯,問題在于試錯是總是急于快速的結束,根本沒有深入下去,于是『試錯』都成了真正的『錯誤』,很多當初自己進入和學習的領域今天看來都是很好的,只不過沒有堅持下來。歸根到底這也是思維上的懶惰和低水平的勤奮,因為當時它們都是未知的領域,而當時的我也是再尋求一個『確定』的領域,因此一而再地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