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理念分歧是個問題
今天可算是娛樂頭條了,他們竟然離婚了,朱莉先提出離婚申請的,同時她要求取得6個孩子的監護權,而皮特只能獲得探視權,離婚的原因是:** 子女教育問題上的分歧,藥物濫用,皮特酗酒等情緒問題。**他們也夠爽快啊,因為:不可調和的分歧,皮特易怒的性格對孩子很危險,所以朱莉發飆了,一個字"離"。
這個問題對于我和板凳君其實有,而且一直是陷在這個"教育分歧"的漩渦之中,比如怎樣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該不該報那么多看來"無用"的興趣班,孩子不認真寫作業是不是該盯死ta,要不要在旁邊嘮嘮叨叨。。。這樣的分歧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家庭矛盾,我和板凳君沒少沖突,最后板凳君一扔板凳,自己看電影去了,懶得面對現實。而我卻是在"黑暗中"苦苦(哭哭)摸索,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真的對孩子的每一個階段的身心發育,知道的太少,完全憑自己如何長大的印象在教育孩子,而我已經意識到這個,但是無法讓板凳君了解,所以我拿起筆,加入寫作群,真的收獲很大。我們的毛病是對孩子期望過高,但是又不能正確的幫到孩子,嚴格的說,根本不把 ** 如何學習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當作一回事,盲目的期望,對孩子的成長階段缺乏正確的認識,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執,這種矛盾沖突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所以我請板凳君,端正自己的態度,放下姿態,不要認為自己是個"爸爸"是我掙錢養家了,就對me和孩子趾高氣揚,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 我們需要的是包容和攙扶,不是一張指責的嘴!** 上次看過一個文章,講娛樂圈如何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的,張柏芝,黃奕,蕭亞軒等等,真的,資質條件都很好,用簡單的話說因為不善于學習,任由自己的個性肆意發展,結果就那么回事啦。孩子的資質條件是天生的,父母怎么引導在她們成年之前才是最重要的。慶幸自己能拿起筆,讓板凳君漸漸認可了我所知道的一點育兒理念。
講一個耐心的故事。昨天一大早,我碰到某認識的小朋友外公,自己拖著書包"上學"去了,本能的我會問一句;"疑?小朋友呢?怎么一個人?"外公拖著書包邊走邊說"小家伙太磨蹭,看不下去了,又不好說她,我自己先走吧!"瞧瞧,這是啥境界?我們作為年輕的父母,真應該像他學習啊,孩子磨蹭了,不要去指責,咒罵,** 要和孩子斗智斗勇才行啊。**很快,小朋友就從家里出來,趕上了"上學"的外公。
容我多一點時間,我需要整合,整理,多年積攢的"負面情緒"需要徹底清理,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慶幸,板凳君不抽煙,不喝酒,能掙錢,我才有機會讓自己在家自省。
感謝板凳君,因為你,我們才有這一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