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刷到一則視頻,一個清華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分享了他取得成功的心得——每天讀一百五十頁書,寒來暑往,從未間斷,一直堅持了二十年。
剛開始,因為處境艱難,他怕自己每天會不自覺地胡思亂想,所以強迫自己讀書來驅逐這些雜念,慢慢地,他感覺每天讀一百五十頁書很有收獲,其間還可以寫一寫心得,積累屬于自己的文字。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每天工作多累,時間多晚 ,他都在簡陋的居所里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標。這樣的堅持,他一做就是二十年,并且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心得。正是這樣持續不斷地專注,二十年后,時間給予了他豐厚的回報,讓他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俗語云 ,堅持不懈是法寶,勤能補拙有奇效。專注 ,持之以恒,勤于訓練,善于忍耐,這些都是人類的最美好的品質,也是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暢銷書作家水木然也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專注、專注、再專注,一定可以創造奇跡,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發掘自己,堅持做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名。
可是在當下要想專注地做一件事情,還真是不太容易,真可謂阻力重重。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需要我們關注的事情太多了。
那些眼花繚亂的標題,那些絢爛多姿的畫面,我們就像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兩只眼睛都不曉得往哪里瞅了。
我們的注意力總是不由自主地被一些新聞、文案、視頻、娛樂節目等等吸引,時間不知不覺地就從指縫間溜走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究一事無成。
而能夠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做一件事情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少之又少,可謂寥若晨星 。多數人都掉進了即時滿足的陷阱,不斷追求短期快感,難以忍受長期投入的延遲回報。
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無論風雨,無論病痛,每天不停歇地做著自己認定的那件事情,像愚公移山似的毫不動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取得成功呢?就連上帝都要被這種堅韌精神感動的吧!
我們普通人要想實踐這種專注的寶貴精神,不妨采取以下幾點策略。a設定最小行動單元。比如每天讀10頁書,寫100字心得,降低啟動門檻。b建立正反饋機制。記錄進度(比如打卡),用可視化成果激勵自己。c主動屏蔽干擾。關閉手機通知,劃分專注時間段(如番茄鐘)。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源于對“簡單動作”的長期重復——正如這位清華教授用二十年證明:時間終會獎勵那些甘于沉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