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干貨》是我在剛加入簡書那一陣創建的一個專題,能從當初的零訂閱量增長到現在將近破萬的訂閱量,想想也是蠻開心的不過一直以來沒有把《干貨》這個專題詳細地介紹過,現在把關于《干貨》的一些信息放在這里,方便大家查閱,也方便大家在投稿時進行一些選擇,滿滿都是干貨哦
關于《干貨》專題建立的原因
簡書向來不是一個文藝的平臺,關于這個飽叔早已經有一篇文章闡述過了:《說簡書文藝,那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經常看簡書“熱門文章”標簽下文章的用戶也肯定知道,往往是資源收集、經驗分享和方法推薦類的文章更容易在熱門榜上經久不衰,喜歡數飆升的也很快,大幾百上千的喜歡數不是問題:
這個現象本身并無可厚非,干貨類的文章讀者多是個不爭的事實,簡書也沒有將定位定在一個文藝平臺上,喜歡文藝類型文章的用戶完全可以多訂閱一些相關的專題、關注一些相關的作者來滿足閱讀欲。
當然當初建立《干貨》專題也并沒有仔細考慮到是否這方面文章讀者有很多這樣的因素,完全是自己愿意多了解一些知識、發現一些資源、掌握一些技巧而已。而后來漸漸發現讀者對這方面文章也很感興趣,因此也激勵著自己把這個專題好好管理下去。到現在能夠有這么大的訂閱量,堅持和運氣都必不可少~
關于《干貨》專題收錄的文章的要求
作為專題管理者經常會遇到來稿文章和專題八竿子打不著的情況,就在現在我也有一些來稿還未處理(拿不定主意)。其實《干貨》這個專題現在看起來太大了,包含的類型過于寬泛,本來任何一篇文章幾乎就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干貨、非干貨,或者退一步再加上一個半干不干的貨。因此這樣一個專題覆蓋面是很廣的,這并不是一個什么優點,一個專題的專向性越弱,它就越難以成為一個“專”題。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我也想到了一些措施,下面講一下《干貨》專題收錄文章的類型有哪些:
資源整理、分享類的文章,典型代表有:《十分鐘讓你成為資源帝》、《簡書那些強大的讀書、圖片、辦公、軟件經驗和網站分享(持續添加。。。)》等,這些資源分享類的文章內容需要有相關的網站或者附件,干巴巴的名字會讓尋找資源過程更加艱難,如果能夠含有超鏈接最好;
經驗分享、方法論、問題解決類的文章,典型代表有:《獻給寫作者的 Markdown 新手指南》、《其實好多人根本不會用百度搜索》等,這些往往是一些教程、流程圖、學習筆記之類的文章;
書籍、音樂、影視等推薦類的文章,典型代表有:《哪些紀錄片可以稱為“神作”?》等,因為人和人的口味審美是不同的,因此你推薦的內容不見得大家喜歡,所以最好能夠在文章中對推薦項目進行一些介紹,比如加上個人的感想、你覺得的亮點在哪里之類的;
整理、整合、綜合性質的文章,典型代表有:《玩轉簡書,你不可不知道的142人(1128更新)》,通常有一些用戶會有整理的習慣,將一些優秀的內容整理成目錄的形式方便大家查詢、關注等,這樣的文章也可以被本專題收錄;
我喜歡的文章(~~~)
將以上幾個條目綜合起來的文章
除了上面幾點,還有一些文章貌似屬于上面的類型但我認為是不太適合被收錄的。也就是說,你的文章似乎都符合上面的要求了,但是來稿被拒了,可能是下面的原因導致的:
排版不清楚,不易閱讀:許多干貨類型的文章一般來說可以用條目的形式來展現的,文字完全都是從頭寫到位中間不帶空格分行的話,我想讀者閱讀起來也很費力,所以投稿前可以檢查一下排版是否易于閱讀(如果有超鏈接等會更好呦~);
偏廣告性質:不得不說有些文章很像軟文,這樣的文章您可以自己建立一個相關的專題用來收錄,做廣告并沒有什么對與錯,只是《干貨》專題并不打算把這些文章也都收錄下來,太龐雜了;
有更合適的專題收錄:這個話說的有些寬泛,其實《干貨》下面的現在收錄的很多文章是可以被其他更小范圍的、更合適的專題收錄的。但是我還是決定有一些文章本專題不再收錄了,比如“每日App”類型的文章、比較復雜的“代碼、算法”類型的文章等,這些文章都可以找到更合適的專題(沒有的話可以自己建),我也不想讓本專題覆蓋面過于廣(這里插一句,如果一篇文章同時推薦多個項目是為了進行經驗分享、方法指導這樣的,比如筆記類軟件比較啊之類的,仍會被收錄噠~);
長系列類型:還是拿“每日App”為例,我個人有一些強迫心理,如果將一個系列的一篇文章收錄進來后,我就經常會尋找這個系列的其他文章也都收錄進來,如果系列不完整我會心里覺得很難受。現在這里App每天都推薦一個,如果我把這樣的文章收錄進來我就會很強迫癥地想每天都要不落地收錄,以前的也都要收進來,既不現實也對《干貨》專題無益,因此針對這樣的文章也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適的專題或者作者自己建立一個專題進行收錄;
語氣、推薦內容不欣賞的文章:有一些文章可能個人情緒、主觀影響過于嚴重,或者有些不適合發表的文章,還是那句話,我相信肯定會有其他專題愿意收錄的~
我不喜歡的文章(~~~)
將以上幾個條目綜合起來的文章
基本上關于本專題收錄文章的類型就是以上這些了,肯定有些用戶會不喜歡“我喜歡”和“不喜歡”這兩條,一般來說我會盡量尊重專題的定位對文章進行客觀地收錄或拒絕的,這兩點只是極少極少情況下打破規矩,就算打破規矩也不會和《干貨》八桿子打不著那種(比如見到自己極感興趣的領域的一些文)。
雖然最終解釋權歸我所有,但是投稿者仍然可以通過簡信和我互動交流哦~
其他瑣事兒
-
本專題圖標來自于維基百科(還是字典來著)對于“干”詞條解釋中的gif圖片,現在簡書的專題圖標不能上傳gif了,很是可惜唉。
《干貨》專題圖標 對于某些來稿被拒我沒有說明原因的作者,我很抱歉,有可能我當時心情很差,或者我僅僅是在用簡書的app而已,希望不會影響到你們的心情~
曾經因為管理專題被簡書發過福利,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_@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訂閱,正是因為你們才會鼓勵我將本專題堅持著管理下去,對大家的時間線負責,給大家提供更實用的內容~
有什么其他建議意見都可以在評論區提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