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月春季書單

新的一年又開始啦,去年讀書會年會的時候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慢一些,看50本足矣,當然必須得是干貨,但是總體100本的大基調不會變,還是會繼續努力。

啊,對了,我終于分類了。哈哈。每個大類下的順序都是按照個人喜好10-1來排列的哦。


一、學習類(10本)

《異類》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歷史恰恰說明,那些獲得特殊機遇眷顧的人們總能努力工作,并勝任使命;與機遇相伴的人總能取得非常的成就。他們的成功并不僅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獨特的成長環境促成的結果。

成功除了自身的一萬小時不懈努力之外,與整個大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家庭條件,以及每一次的機遇都密不可分。


《萬萬沒想到》萬維鋼

格拉德威爾說,一般有創造性的任務,都要有點特立獨行的氣質:你要敢于做一些社會上通常任務不應該做的事。你不是去適應這個社會,而是讓這個社會去適應你。他們追求取勝,他們根本不追求別人的喜歡。

看這本書最大的收回應該是思維方式。我一直都是文科頭腦,看待事物比較感性,而且特別容易被洗腦。但這本書會讓我知道原來我們可以站在一個更宏觀、更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學習之道》芭芭拉·奧克利

比智力更重要的往往是毅力,以自學為目標去接觸學習的材料,能讓你以僅有的方式從入門走向精通。

1、拋開機遇、天賦不提,刻意練習是每一位成功者必不可少的途徑。但凡一件事練習到一萬小時,哪怕無法成功,對自己也會有質的提升;

2、重視數學和科學知識,用學會用理性的頭腦做出更準確的判斷,用理科的學習模式,來學習更多的知識,更靈活的處理事情。

沒能在學生時代接觸這本書,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還好,現在也不算晚,繼續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卡爾·紐波特

“正確地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

1、空有夢想而沒有實現的資本、沒有長遠的眼光、不刻意練習到“不被忽視”的地步,不如趁早放棄;

2、珍惜現有的工作,讓自己越來越擅長從而愛上工作。愛上工作所創造的價值比空有夢想更重要。


《精要主義》格雷戈·麥吉沃恩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優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別人替你安排。

1、學會取舍,在繁瑣中找到目標,要么沒有,要么最好;

2、學會優雅地拒絕,把決定和人際關系分開來;

3、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記得給自己留白。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采銅

可是在生活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精力旺盛、興趣廣泛,什么知識都懂一點,什么事情都要嘗試一下,可是什么事情都做不精,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擅長的。這就像挖了很多口很淺的井,結果一口井都沒有水出來,白費功夫。

1、“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顧慮越多,越難開始;

2、興趣只是把你領進門而已,自控力和滿足感才是最好的老師;

3、記得每年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掌握一技之長并持之以恒。


《智識分子》萬維鋼

人只有見多識廣,才能有選擇的能力。

博雅之學的本意是決策之學。

這本書信息量太大了,看這一本書我在豆瓣標記了好多本出來。政治、教育、人工智能等等題材都有涉獵,不過本人還是喜歡萬維鋼老師的上一本《萬萬沒想到》。


《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馬東等

不管是在演講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小的尷尬和錯誤,最好的技術就是不用技術。大方坦然,效果就不會差——萬事別緊張,沒人會在意。

因為“不會說話”而吃過的虧太多了,所以現在的“會說話”大半都是被生活磨礪出來的。就算這樣,還是被這本書戳中無數槽點,太可怕。既然沒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那就努力修煉“說話的藝術”吧。


《奇特的一生》格拉寧

時間統計法是一種讓人超越自身可能性的方法。它可以節約時間,但不能增加額外的時間,它的關鍵不在時間的數量上,而在于時間的質量。

柳比歇夫是個雜學家,他對文學、昆蟲學、數學、物理學都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時間記錄中能非常詳細的看到他的各項工作以及付出的時間、精力。感情不順,親人去世,都沒有打亂他的時間計劃,與其說是冷血,不如說是利用工作來忘卻悲傷。

講真,時間跟工資一樣,你不記下來你永遠都不知道花在了哪里,永遠都覺得不夠用。(推薦兩個APP“愛今天”、“a TimeLogger”)


《第五項修煉》彼得·圣吉

深層學習環路包括五個環節:假設與信念、習慣做法、技巧與能力、關系網絡,以及意識水平與敏感度。

1、當發生問題時,我們必須學會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不要去尋找外部的客觀原因,先從自己的失誤找起,再來縱覽全局。

2、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下一次還會出現新的問題。

3、耐心等待局勢的變化而不是為了緩解當下的焦慮做一些無用功。

4、生活總是會給我們看清現實的機會和選擇,什么時間都不算晚,改變永遠來得及。

5、運用潛意識,通過刻意練習,把習慣變成自然。


二、心理&社科類(7本)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孫隆基

中國人的代價,是將原本可以全面盛開的青春階段這一個高峰鏟低甚至鏟平,去填補老年時勢將面臨的深墮;用“別人”作自己“枕墊”的結果,亦可能導致對一己生命之主權的讓渡。

中國人只有聊齋式的“鬼魂”而沒有“靈魂”。我們沒有靈魂不朽的觀念,只有道家對肉體長生不老的追求,以及儒家生兒育女對自身肉體的延續。因此,我們對肉體的養特別重視,對“安身”、“安心”也有著過分的強調,我們總是很愛惜自己的皮毛,沒有追尋靈與欲的完成之需求,也很少有超越其外的意向。對“個體”有照顧養育之恩的集體與國家,才有資格要他摒棄“自私”,冒險患難。對于愛情,也是如此,對方必須具備讓自己“安身”、“安心”的基礎和條件。


《巨嬰國》武志紅

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之人,是不能真正認錯的,他們必須將任何挫敗歸罪于人,否則會導致自我崩塌與粉碎。這是中國人要面子的關鍵,必須要維護面子,因里子是破碎或空的。

雖然很多觀念都是武志紅老師之前反復提出過的,但是依然無法抵擋我被這本書狠狠戳中。“巨嬰”、“共生”、“中國式好人”條條命中,無奈又不知所措。


《心靈的七種兵器》武志紅

改變惡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就是你的本性,惡習代表著你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無論你現在怎么痛恨壞習慣,它一定曾讓你獲益,認識壞習慣的這一特點,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認清自己的弱點,把負能量剖析開來,找到內在的原因,智慧的處理好它,積極的面對它,把它轉換為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工具,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自卑與超越》阿德勒

人們總是在追尋生命的意義,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于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我們人生的終極意義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與他人,與這個世界創造鏈接,讓資源流動起來,讓人發揮創造力,為世界所用。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不可以從過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創傷,人不是受過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采取行動的。

1、先有目的才有行動,人不是不可以改變,很多時候我們壓根就不愿意改變;

2、更好的成為自己,我們都不愿意離開舒適區,不愿意改變,沒有改變自己的勇氣,也不愿意承擔改變的后果;

3、自卑是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并且“在意你臉的只有你自己”;

4、人生不是競爭,追求優越性并不是通過與他人的競爭來完成的;

5、認同自己的貢獻感,做到自我接納,發展橫向的人際關系;

6、活在當下,過去與未來都與“現實的自己”沒有關系,過去無法影響你,未來也無法羈絆你。


《逃避自由》弗洛姆

人類之自由,若從它的積極意義看來,是在獲得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

其實人在被束縛的時候反而是有所依靠的,就像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后看似自由,內心卻是茫然的,個人的孤獨與無權力就凸顯了出來。

人的本質是一樣的,你可以認為“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但是人的狀態是會改變的,“罪惡不過是一種行動而已”,也是他生命中的一個時刻,無法代表全部。


《愛的藝術》弗洛姆

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

愛是難以計算得與失的,愛是愿意無條件的“給”而不計較“得”;愛是不計較分離,在忍受分離后仍繼續愛你。

“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養。”每一種愛都是。


三、小說類(15本)

《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

“你我都不可能擺脫時鐘的束縛,彼此都已淪為社會這個時鐘的齒輪,一旦少了齒輪,時鐘就會出亂子。縱然自己渴望率性而為,周遭也不容許,我們雖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去自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寫道:“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了我的生命力。”別忘了,一開始,石神是準備求死的。而靖子,就是賦予他“生命力”的人。

靖子點燃了石神的生命力,于是石神用生命來守護她。這對石神來說,是很公平的。所以他從未奢求回報,也不渴求感激,得到一個親切的笑,一段溫柔的話語,就足以讓他熱血沸騰了。

期盼她忘掉命案,期盼她忘掉自己的犧牲,期盼她幸福。這就是石神能給到的,最好的愛情。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我想告訴你的是,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道林·格雷的畫像》奧斯卡·王爾德

至于說被一本書毒害了,根本就沒這樣的事。藝術不會影響行為,它會消除行動的欲望。藝術極其無用。世人所謂的不道德之書,其實展現了世界本身就有的恥辱,如此而已。

“巴茲爾·霍華德的死給他造成的思想壓力不是最大的,真正困擾他的是他生不如死的靈魂。”殺掉巴茲爾對他來說只是一剎那的驚恐,更多的是殺掉他以后,格雷并沒有得到救贖,畢竟,他把一切的錯誤都歸咎到畫家身上,他認為是這一幅畫像毀了他。余華曾經說過『任何影響都只會讓一個作家越來越像自己。』任何人對另一個人的影響也應當是如此,怪不得誰。

畫家、亨利、書,都是他用來逃避自我的借口罷了,與其說是他們毒害了格雷,不如說是向他展示了他內心深處所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罷了。


《強風吹拂》三浦紫苑

沒有意義也不是什么壞事,這不是在說什么漂亮話。跑步的目的,當然是要取得勝利,但勝利其實有許多種形式。

半年內把一群雜牌軍訓練成參與箱根驛傳的選手簡直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但目標,不就應該在開始前設立好,然后心無旁騖的為之努力嗎?灰二不停強調的“變強”,不僅僅停留在生理機能的層面,掌握適度的訓練方法是變強,精神上抵御一切雜音的堅持是變強,專注于自我各方面的提升是變強,與自我面對面戰勝緊張的情緒,也是變強。

淚點是盆地的我,整本書差不多是含著眼淚看完的,這樣的一群人,終于把灰二的夢想轉變成了自己的夢想。原來很多事情,不用去追求它的目的性,能讓自己精神愉悅,就是最好的目的了。


《編舟記》三浦紫苑

詞匯擁有的力量,不是為了帶來傷害,而是為了去守護、去傳達、為了和他人彼此鏈接。

當年的馬締和十三年后岸邊都不是因為熱愛而走進辭典編輯部的,甚至在剛剛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抵觸情緒,而后來卻因為這份工作,點燃了自己的工匠精神,真真對應了《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的那句“正確的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

或許很多時候,夢想是在成長中一點一點領悟到的吧,跟尋找夢想的激情相比,堅持的毅力才更加可貴。不是每個人都有把夢想轉化為工作的可能,而擁有一份匠人之心,卻能讓你把工作編織成夢想,進而改變自己,感染別人。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么掙扎著爬出來,要么就被淹死。”

斯特里克蘭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后才受到重視,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在塔希提,他還是相當愜意的,特別是在遇到愛塔以后。

世人都崇拜天才,都在懊惱為什么沒買他的幾幅畫,而給過他善意的人,愿意追溯他這些過往的人,卻這么少。


《心》夏目漱石

“但是,這種所謂壞的人,你覺得世上有嗎?那種一個模子鑄成的惡人,這個世界就不可能有,平時大家都是好人,至少都是普通人,但是一旦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就會突然變成惡人,所以才可怕,所以,不能放松警惕。”

原本是最厭惡世俗提防人心的人,漸漸自己也成為了最討厭的那種人。一開始我認為先生是沒有心的,對人淡漠,不愿融入社會,但其實他的心早已被K帶走了,K的死跟先生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先生一直在自責和愧疚。

在懺悔的過程中,心又重新找了回來,所以還是決定離開這個讓他失望的世界,離開他深愛的妻子,但是你以為死去就能解決一切嗎?那些發生過的愛與恨,還在活著的人心中繼續。


《孤獨小說家》石田衣良

雖有遺憾,也有不甘,但結果仍需自己來承受。既然有勝者,就必然有多倍于其的敗者,這是世界之常理。

耕平并不是孤獨的人,卻選擇了一份孤獨的職業——小說家。

這條路走了十年,才總算看到了些許的微光,然而“歡喜也只得中庸”,自己的路還是要繼續孤獨的走下去啊。


《不如去死》京極夏彥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沒有辦法的事,沒辦法辭職是因為你不想辭職,沒辦法離婚是因為你不想離婚,就這么簡單。

封面上的那句“感情總是善良,殘忍的是人。”很有深意。

佐亞美是個不幸的人,承受了太多,卻只是默默忍受,為了身邊的人不討厭自己,為了得到哪怕只是那么一點點的可憐兮兮的愛,命運給她什么,她便也接受了什么。

那么,活得如此艱難,為什么不去死呢?

這個問題佐亞美考慮過千萬次吧。但是她沒有勇氣。好像每一場災難都是結束自己的理由,又好像每一次的理由都沒有那么充分,所以健也的出現讓她明白了自己,也讓她解脫了。

佐亞美和健也都是熱愛生活的,但不幸卻壓垮了他們,讓他們選擇了極端的方式來反抗這個世界,可悲可嘆。


《眠》村上春樹

那我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我被取向性地消費,為了調整這偏頗而睡覺。每日周而復始。早晨來臨便睜眼醒來,夜晚降臨便上床睡覺。周而復始的盡頭究竟有什么東西存在?會存在某種東西嗎?不,我認為什么都不會有。大概什么都不會有。只有取向與修正,在我體內進行無休無止的拉鋸戰。

無端的失眠恰好成為“我”日復一日重復生活改變的開端,好像“我”一下子就從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的身份中解脫了出來。“我”變得更自信了,“我”變得更自我了,“我”變得無所畏懼了,“我”變得可以對生活奮起反抗了。但,結果呢?

付出是要有回報的,放肆也是會付出代價的。

世俗的牢籠,你以為沖破它就能獲得自由,那么這自由,也自然有它的代價。

我們不過是一粒小小的星辰。有人逃避自由,有人向往自由,而日子終究要過,逃不掉。


《希臘人左巴》尼科斯·卡贊扎基斯

“就是因為人們做事只做一半,做半個有罪半個有德行的人,才把現在的世界弄得這么糟糕。做事就要做徹底,狠狠地干,只要不怕,你就會勝利。上帝對半撿子魔鬼比大魔鬼更加厭惡十倍!”

書讀得多了,反而被別人的思想所禁錮住了,所有人都要“我”放下書本,到處走走增長見識,也去干干實業。而“我”卻一直心憂,不敢繼續向外邁出。

再看看左巴,他已經六十五歲了,他可以接受死亡,卻不愿意接受衰老,于是不論對事業還是對情感,他的心態都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他熱切地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不虛度一分一秒。“我們欽佩這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所具有的超出理性的豪邁和自信的氣質,我們需要斗爭多少年才能達到的精神世界巔峰,左巴一蹴而就達到了。”

年輕的時候,我們對人事物都充滿了激情,我們說好要去追尋詩和遠方。而長大后的我們,被理智束縛,只愿做一個安穩的人。“別猶豫,麻煩的事就是給青年人預備的。”而“我”在拒絕麻煩的同時,也拒絕了一切的活力與希望。

到最后“我”還是沒能逃脫禁錮,做一個自由的人。

到最后“我”最羨慕、最欽佩、最愛的人,還是左巴。


《人間失格》太宰治

世間,我開始隱隱約約地明白世間的真相了。它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爭斗,而且是即時即地的爭斗,只需要當場取勝即可。

為了隱藏自己的真實個性,也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阿葉選擇了裝瘋賣傻嘩眾取寵,而反觀太宰治本人,或許裝瘋賣傻是為了隱藏頹廢,死亡又是為了贏得贊美,始終是個活在別人眼里的人。


《夏日終焉》瀨戶內寂聽

情欲是兩個人的問題,雙方都是被害者,也都是加害者。

人類的感情,好像總是難以被自身所控制,在遇見之前,也很難想象有一天會被這樣的人所吸引,于是也會搖擺不定。看這本書,總會讓我想到《四重奏》里的那句臺詞,“夫婦就是可以分開的家人。”


《夜色人生》丹尼斯·勒翰

“你加諸這個世界的,總會回到你身上。但回到你身上的方式,是你永遠預料不到的。”

當男主角喬逍遙法外享受他的“夜色人生”時,我想到的卻是他的父親。父親是愛兒子的,可三個兒子,沒一個讓他省心。

父親去世的時候,坐在家中,望著菜園,回憶著兒子小時候把菜毀掉的糗事,而兒子卻在父親死后說,我終于自由了。


《一個人的面包屑生活》安娜·昆德蘭

希望真是件可笑的東西,它不像愛情、恐懼,或者仇恨。它是一種直到失去才真正直到自己有過的感覺。

本是個知名的攝影師,到了六十歲卻仍得向生活低頭,忘不了的前夫、付不完的賬單、在鄉村居住的種種不如意。一個人的生活,真的只能像餐桌上遺留的面包屑那樣渺小到手一揮就消失在生活里了嗎?

相機下的所有作品,都涵蓋著女主麗貝卡的一部分人生,“廚房洗水臺”系列是往日婚姻生活的縮影,“白十字架”系列則是她步入六十歲之后的超脫。就算外界對她不同時期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她的內心世界,只屬于她自己。


《一生有你》午歌

我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見你。我愛這個世界,因為我愛你。

可能真的是年齡到了,這樣青春洋溢荷爾蒙滿滿的書真的有點跟不上節奏了。但還是很感動于《一生有你》這首歌,這本書在結尾處摘錄了網易云音樂中網友的部分點評,有愛情,有親情,我們沉浸在同一首歌里,流著不同含義的眼淚。


四、雜的文(14本)

《不哭》申賦漁

悲劇總是偶然,偶然永遠是最好的借口。

書名雖叫《不哭》卻讓我哭得好慘!為什么呢?因為真實。這些年幼的生命,這些迷惘的青年,這些苦難的人們。有些人甚至與我同齡,當我們在理所當然的認為眼前的生活只是茍且,而他們對幸福的全部含義,也僅僅只是衣食無憂,也僅僅只是我們眼中的“茍且”。


《蔣勛破解高更之美》蔣勛

大多數人無法認同孤獨,但是你要夠強,你才能承當孤獨,才能特立獨行。

作為巴黎股票市場的經紀人,已然是上流中產階級圈中的高更,放棄人人都羨慕的職位、家庭、婚姻、妻兒、財富,遠赴塔希提專心于創作。這是為什么呢?

谷川俊太郎《春的臨終》倒是對他有著穿越式的心意相通,因為“我把活著喜歡過了”,“我把悲傷喜歡過了”,“我”把生而為人應該體驗過的東西都體驗過了,都喜歡過了。

因為而這時,“遠方有呼喚我的東西”,高更自己更明白“到了某個年紀,不能同時保有兩個目標。”所以他選擇了破釜沉舟,離開都市繁華的一切,來到塔西提,開始了夢想中的藝術創作。

他追求的是100%純粹的肉體和不經雕琢的原生態的美,他背叛了所有的傳統文明偽善虛假的本質,只追隨自己心之所向。去發現原始的美、純樸的美,打造自己的生命美學。

我想我們去鑒賞這樣的美學,不僅僅是欣賞一幅畫,而是看他看過的風景,走他走過的路,去品讀他的思想,領悟他的精神。


《東京本屋》吉井忍

每一本書擁有自己的世界,書店則是所有這些世界的入口,隨著你的年齡增長,它會給你展開不同世界的入口,體現出世界擁有的神秘感,給你帶來滿足求知心的快樂感。

書店是用來與書與人相遇的,這樣的觀念很美妙,已經多少年沒有在書店好好欣賞一本書,用心挑選一本書了呢?我們嘴上都在感嘆實體書店經營艱難,身體卻還是很誠實的在各大網店購書。


《東京文藝散策》劉檸

一本書,從新書店的書架到讀者的手中,讀者讀完后賣到舊書店,再轉到下一位讀者的手里,如此行旅,可數度往返,書金是船票,收獲的是知識與歡愉,舊書店主們作為這種行旅的呵護者,在送走一本書的同時,期待他的返航,真心不愿因某次船票價格過高而敗壞了讀者的雅興,從而為行旅劃上休止符。

一個比云南省還要小大約2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擁有著那么多的新舊書店,其中還不乏百年老店,實屬不易。

感受如下:

1、好想去日本逛書店,淘舊書特別是谷崎等等的簽名本啊啊啊(并買不起);

2、以后有機會開個二手書店也是不錯的呀,讓書籍流動起來延續它的價值不是很好嗎,舊書同樣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呢(想想而已)。


《有味》汪涵

關門即是深山,那深山就在自己的心里。

買了幾年的書,終于想到要翻出來看看,只知道汪涵能說會道,沒想到文筆也如此“有味”,生活的沉淀就體現在他這“有味”的故事里。大家都想要永遠年輕,他卻希望自己馬上老去,或許肩上的擔子太重,一直無法卸下,才更體現出他對古樸生活的向往。


《匠人》申賦漁

生活中所需的一切,曾經就在屋前屋后。那時的日子直接、新鮮,帶著手心的溫暖,那時人們以情相待,用心相處。

與其說是“匠人”,不如說申賦漁分享的側重點就在于人,這些在申村中生活的人,各有各的苦難與往事,但因著這點手藝,讓苦難也不那么苦了。

最近一直在思考,作家也是被時代所影響著的吧。是不是苦難更能造就成功的藝術形象呢?是不是只有苦難才更讓人印象深刻呢?如果他們沒有這樣的經歷,是不是也成就不了現在的自己了呢?


《女生徒》太宰治

誰都不知道我們的苦惱,如果我們現在立刻變成大人的話,我們的苦惱、寂寞說不定就會變得很可笑,一切只能追憶。可是,在成為大人前,該如何度過這段漫長討厭的期間呢?誰都無法告訴我們。似乎只能置之不理,就像出麻疹一樣。可是,也有人因麻疹而死,因麻疹而失明,放任不管是不對的。

女孩子的情緒就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就算心中有苦悶,只要在其他的注意力中找到一點點甜頭就能立刻開朗起來。而另外一點就是,遺憾和年輕是永遠綁在一起的。


《魯迅箴言》魯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就算黑暗的時代已經過去,前進的道路,仍舊漫長。

每段都標明了出處,沒時間細細地讀魯迅的文章,有時間看看這本箴言也是極好的。


《熱風·野草》魯迅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年少的時候讀魯迅純粹為了應付考試,沒有這般透過社會閱歷去看才能領悟的深刻感觸。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永不改變,魯迅的觀點便也永不過時,永遠戳中你,刺痛你,也提醒著你,成為一個不被自己和社會所厭惡的人。


《流動的盛宴》海明威

但是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們卻很年輕,這里什么都不簡單,甚至貧窮、意外所得到的錢財、月光、是與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邊的人的呼吸,都不簡單。

這一段日子作者還是相當愜意的,雖然仍舊會為了饑餓煩惱,為了金錢煩惱,但身邊有相愛的妻子,有想借多少就能借到多少書的圖書館,有給自己提供建議的朋友。為什么老年的海明威最懷念這段時光呢?大概這些貧窮的時光才是他人生中最閃閃放光的記憶吧。


《在中國屏風上》毛姆

中國的一個怪現象是,人的地位可以為其行為辯護。一個人名聲不好,因為他打老婆,但如果你是一家良好信譽的銀行經理,人們就會對你友善,請你吃飯。

“屏風具有呈現、點綴的功能,但同時它又是一種遮蔽。”就像毛姆自己所感嘆的“虛構總是比事實離奇。”

不過毛姆確實以中肯的目光來凝視中國的景物和人物,并用自己的思想來加以解讀。除了中國人他也寫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百態,他善于發掘不同的任性,他像屏風一樣呈現給你,而好與壞,你自己去辨別吧。


《萬葉集精選》錢韜孫(譯)

夸夸其談,顯著自己聰明,遠不如喝醉了酒,放聲一哭。

形式有點像詩經,沒有網傳的那么唯美,內容同樣有歷史、有戰爭、有思念。


《我的脖子讓我很不爽》諾拉·艾芙隆

我現在理解了母親說的“一切皆為重復”,她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當你踩到香蕉皮時,別人會笑話你;當你告訴別人你踩到了香蕉皮時,笑的人是你。因此,你變成了主人公,而不是笑話里的受害者。(這話含義太多了好好消化)

喜歡書中的最后一句“我們沒法事事周全。”

這本書從脖子開始,以衰老告終,尋遍不到的美食、狀態越來越糟的皮膚、青春期的孩子、離開的丈夫、逝去的母親和老友。

人生就是處處皆遺憾。


《孤獨美食家》村上龍

我們年紀越大,就越害怕感傷。因為,無可挽回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然而,也會遇到令我們遠離感傷的東西。

比方說,普羅旺斯魚湯。

普羅旺斯魚湯中凝聚了海洋的芳香和勇氣。

食物承載故事,景色創造艷遇。




本來準備3個月一季度一合集的,結果4月太忙(也是懶),沒能把1-3月的書單做出來,4個月一發也好,雖然差一點就字數受限發不了了。

這幾個月事情真的好多,讀書會的特別活動啦,駕校的練習和考試啦,常規的畫畫和日語打卡也在繼續,但是讀書真的已經成為習慣了,不管多忙都會繼續。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4個月正好120天,一共46本書,速度上小有進步,在死磕群的帶領下總算也看了一些干貨>< 但是4個月也只看了10本干貨而已啊啊啊!剩下的40本要在接下來的8個月內完成!現在覺得能寫出有意思的干貨的作者簡直是天使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460評論 6 538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6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467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6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8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82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1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9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43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9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91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6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4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90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26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53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或許太多交集,所以越來越厭倦,越來越容易發生矛盾吧。 因為值班,決定要跑回南校。滿心自以為他會陪我一起跑回去,可是...
    王曉曉DE小屋閱讀 1,750評論 0 0
  • 等電梯的時候,我聽見下樓的腳步聲,當感覺到跟前的時候我轉臉看是誰,可是晚了一步只看到背影,直到她出去樓梯口也沒看清...
    myth神話閱讀 280評論 1 1
  • —讀《我在雨中等你》有感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蓋的是漫天星辰;雨中若在等,望的是...
    郝郝郝可愛閱讀 965評論 73 35
  • 紫熏香閱讀 17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