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歷史的記載,記載著一個時代的世故人情,反映著一個時代的悲歡離合,訴說著人們的控訴與心聲。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講書人,方思予。那么,今天我所要講的便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力作《我這一輩子》。
《我這一輩子》主要講述了晚清至民國時期北京的一位底層人物的生平經歷,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極度荒謬和人民生活的困苦。當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我,讓我能夠在品讀中漸漸靠近他們的世界,理解那個時代的無奈與悲涼。
書中主人公聰明,勤奮,善良,但這一切的品質卻毫無用處,并不能讓他擺脫困境,逃出悲劇的命運,他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如夢一般成了泡影。他單純善良,對于妻子與師哥的曖昧,沒有產生絲毫的懷疑,他有時會覺得妻子有點“野”,但卻不進行干涉。他的“善良”并沒有換取妻子的愛,反而是給了她與別人私奔的機會。對于不如自己的師哥,他困惑,迷茫,始終被包圍在霧靄一樣的困惑之中。
當他做了巡警后,我們看到的是官場的腐敗,軍隊的渙散,一片驕奢淫逸的生活。在混亂的世界中,人格、尊嚴喪盡,甚至發生兵亂,當兵的強盜搶東西,搶劫的百姓比當兵的還多。老舍先生并沒有對他們進行批判,命都沒有了,還講什么尊嚴與道德,不由讓人心中生出悲哀。
主人公在遭到無數社會不公的待遇后,終于明白無論一個人怎樣努力的掙扎,自身的努力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封建社會下人們的性格遭到了摧殘與扭曲,在壓迫下人們漸漸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反而是學會了如何當“奴才”。主人公經過三年的學藝和壓迫,逐漸變成了命運的“忍耐者”。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那些像書中主人公一樣,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為什么始終不能擺脫自身的困境?生活為什么總是和他們開玩笑?他們的每一次的努力與付出,為什么最終都化成了泡影?為什么他們總也走不出悲劇的命運?我想,老舍先生正是通過小說中主人公的思想變化帶著我們去審視這個社會,告訴我們舊社會的黑暗與腐敗,生活要想變得正義與光明,除非變了天。
憶入往夕,還看今朝,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的美好,人們豐衣足食,和書中的這個舊巡警相比,我們的日子簡直是飄在云里一樣,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也許有人會說,在當今的社會,仍然有很多人因為社會的不公平造就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但那也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品嘗著世間的冷暖。用自己的悲慘命運上演著一幕幕悲歡離合,演繹著他們自己的悲歡歲月。人生苦短,也只僅僅數十載,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用智慧與激情去逾越道道坎坷,用堅實的手掌托起自己的命運。回首往事時,看著自己曾經留下的奮斗足跡,也許會欣慰的一笑,能說自己的一輩子是有意義的,雖留有遺憾,卻更能襯托出它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