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震,臺風,泥石流滑坡,核輻射,空難……生活里每天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和意外,有人進來有人離開,從最開始的茫然震驚,到后面的麻木呆滯,到最后甚至有一種錯覺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你的心情或許悲傷,但都會歸于平靜。
? ? 天鴿的到來讓我們從炎熱的40度瞬降到32度,窗外狂風暴雨的呼嘯著,室內是舒適微風,回首前幾天熱到恨不得把自己都放冰箱里冷藏,當下感到特別愜意,臺風吹到哪兒就涼到哪兒,一點也沒錯。村上村樹說人生就是要有小竊喜,天鴿說不準就是你的“小竊喜”。
? ? 終于撥通老媽的電話,打了三天第一次被接起,問咋回事,她說電話的聲音變靜音,沒有聽到也沒有看到所有的來電,她時不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拙舉,我好像就是得了真傳。聊著聊著她突然問我什么時候回家,帶點花生米給姐姐(我姐姐回去的時候負責帶花生米給我,我回去的時候負責再帶給我姐,也不知道是啥邏輯思維,在我眼里就是忒麻煩的那種),我答再說吧,姐姐說不準很快就回去了,別瞎折騰。
? 她接著問,今天下暴雨帶傘上班了嗎?我說不上班,不帶傘。她停頓了一會兒,那就不用人給你帶傘,不用操心。不問問舍友帶傘上班了嗎?回頭給人送送傘。她們可能帶了,可能開車去……小老太是太過于操心的那種,好像這輩子從一出生就要忙活到最后,從不停歇也不覺得疲倦,她的人生字典里和別人都不太一樣,除了操心再沒有別的,一切都是在為別人而活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時候考語文,老弄不懂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每一次都會考錯,可能是私利太執拗導致。到后來再學習,確實承認這句話的題中之意~終究是要修自己的德行,要不然天理難容。
冷漠的(退一步)代名詞是漠不關心,在現代社會特別普遍。一個人過得很好,壓根兒不用去關注周圍人的生離死別,這些生離死別也不過是你飯后的談資。例如你和住了十幾年的鄰居都不曾說過一句話,心理距離和地理距離都為你們拷上枷鎖,挪不動半步。看到曾試圖主動向對方微笑嗎?還是一直裹在各自的世界里沉默?想來悲哀卻是實情!相比于從前,現在這個社會高速發展發達,出門有車坐,上樓有電梯,一鍵連接世界,再見又是千萬里之外,交通通訊高速便利,可人心呢?
? ? 小老太覺得不耐煩,畢竟一家人都屬于那種特別不戀家的,嘮叨不夠十分鐘果斷說煮飯要掛電話。我就是經常這么被打敗的,一個月打一次電話,話還沒有說,被她吃飯比我重要一句話噎到飽了。希望大臺風來臨的時候都有人替你送傘,更希望你們各自帶傘與他人共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