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弗蘭克的文章,關于自我介紹,文中品牌名,品類名,信任狀,推銷點…鯰魚效應,觀點新穎。但于我重要的是這句話:沒有鏈接的自我介紹,說再多也是廢話。更加重要的是你能給對方帶去什么東西的思路,換句話說你對對方有價值。希望別人看的見自己,不是一味的訴說訴求,應該得告訴別人我能帶給你什么,價值和需求一旦存在,鏈接就會產生。所以說自我介紹能考察一個人的用戶思維,換位思考力。
玩笑
就在剛才,我問同事Q,把我們放到市場上,我們能給別人帶去什么?Q略做思考,回答:負擔。我們都笑了!
雖說是玩笑,但著實透著幾分無力。圍城內的日子真的那么美么?別騙自己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個體。
現實
10年畢業,這7年在寶地工作,自身價值提升幾近停滯,都和幾年前沒什么不同,本科專業近于荒廢。換句話說個人成長在過去近7年里近乎停滯。7年前我應屆在市場上賣的價錢和現在沒有區別,甚至還要高于現在。或許我的焦慮就源于此。不破不立,真的需要跳出寶地圍城才有轉機?轉機可以在走出圍城的一天來臨,準備還是得扎扎實實的從現在著手。
思考
從建設自己給別人帶來價值處破局。在這個知識付費的年代,羅輯思維、連岳、貓哥、奶爸、弗蘭克等等無數案例。他們給用戶帶去價值,認知賣出價格。打磨自己的某項技能,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以期到市場上賣個好價。需要警惕的是:看了書刷新了認知不等于真的提高了認知水平,認知水平的提升以處事與世的實踐為檢驗標準。
舉措
一是讀書,慢慢讀。實在是自己的知識體系太不完善,隨便買一本書來,對自己而言都是新領域新內容,快不得。年初有每周一書的計劃,各種原因打亂心神,沒能實施,有時間也是刷了朋友圈打了游戲。這點就讓我的她來監督!二是交友,真心交。這些年自己還是太閉塞,以至于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社交恐懼。互聯網時代極大的豐富了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可能,交到優質朋友的可能,付費在行什么的適時嘗試。最重要的始終要關注提升自己能給別人帶去的價值,這是對等鏈接的根本!
我能給別人帶去什么?我怎么去建設自己的市場價值、社交價值?今天的記錄分享思考就這。
(我是海邊學游泳的魚,出生在海邊,喜歡水但不會游泳,期待遇到在學或想學游泳的魚友結伴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