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經常跟我說:“麗老師,您知道么,他這作業啊,我每天得催好幾遍,不盯著他寫,就在那玩!”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孩子高效完成作業呢?家長到底應不應該“陪作業呢”?首先,我是贊成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學習應該有責任感,家長如果“陪伴”過度,會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賴性,之后您不在身邊了,他可能就更放松了。問題是,如果這個自覺性沒有培養起來怎么辦?麗老師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
1、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孩子涂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薄罢f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
其實,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量之門很難打開。這個時候,家長再怎么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
?孩子低年級時,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
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范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你再看看”或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確的地方改之。若孩子找出來了,就及時稱贊和鼓勵。
?孩子讀高年級時,重點檢查孩子做題思路
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己確認。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2.如何給孩子講題
生活中,很多家長經常會給孩子講不會的題。孩子有錯,家長比孩子還著急,希望趕緊給他講明白。但是有時說了半天,孩子可能還是似懂非懂。在講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讓孩子反復讀題
許多題目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總是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版式列好,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出來的?!碑敽⒆幼龀鰜硪院?,父母要高興地稱贊:“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边@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孩子不會做的題,父母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用例題作輔導
對于孩子經過思考也沒做出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原題的解法,最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
小學知識難度不大,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么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這種做法雖然父母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
否則,孩子總是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只講關鍵點
對于有些難題,父母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里,找到什么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計算。而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引導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這樣輔導孩子,那么他的解題思路不容易打開。
小學數學麗老師說:
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慢慢的很多學習上的問題父母可能也漸漸無能為力。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孩子自己認真聽講,好好鉆研。老師教學上的指導很關鍵,很多方法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我們做家長的,要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從小打好基礎,掌握重要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想,這樣以后才會“越來越輕松”。培養孩子能獨立行走,才是萬能之計。關于我們小學數學,諸如“方程思想”,“嘗試法”,“假設法”,“代入法”等等,這些在中學的學習中都會繼續應用,同學們要好好掌握。麗老師在目前的在線課堂中也會不斷給大家總結,都會給大家講到。發給大家的電子版學習材料,要打印好,裝在一個夾子里,方便復習。這樣穩扎穩打,走好平時的每一步,勝利的果實就在不遠的前方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