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次教學《云南的歌會》都心里發(fā)顫,沈從文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就擺在那里,可這一篇文章總是讓我走不進去,也無法讓學生走進去。粗略調(diào)查一下,班里只有一兩個同學說喜歡此文,而且也說得底氣不足。真想索性一起閱讀《邊城》,去真正體會經(jīng)典中蘊含的人性的光輝??煽嘤诤⒆觽兪诸^沒有文本,再加上此文篇幅較長,無法實現(xiàn)課堂教學。
? ? ?
那么,還是再好好研究一下此文,去挖掘一下可以讓自己和孩子都走進文本的點吧。翻閱了一些資料,查看了一些解讀,再回過頭去想想孩子們說的不喜歡的理由:沒有生動的語言,沒有吸引力,離我們的生活太遠……突然間有種豁然開朗:沈從文先生心懷一顆崇敬的心來寫云南的生命的頌歌,在熱鬧的背后展示的這民族的淳樸自然和未被現(xiàn)代文明快節(jié)奏生活扭曲的自然天性。我們之所以走不進去,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已被太多的現(xiàn)代文明充塞,留不出一點罅隙給自然與本色。要想打通文本與我們的之間厚障壁,就得從解開這個癥結(jié)開始。
? ? ? ?先從孩子們最不喜歡的內(nèi)容開始吧!孩子們說最不喜歡她們的形象,“黑中透紅的棗子臉,毛藍布衣褲,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繡花透孔鞋”,簡直就是“辣眼睛”(學生原話)!
? ? ? ?好吧,你們那么不喜歡,我也就順坡給你們用一個字來總結(jié)吧,那就是“土”,特別得鄉(xiāng)氣,特別得土氣。但我話鋒一轉(zhuǎn),難道這些年輕婦女身上真的沒有值得贊賞的地方嗎?這回他們也搖頭了,除了作者直接點出的“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還從她唱敗三個對手之后的動作中看出了一種“率真自然”的“女漢子”形象,從贏得并不輕松(找到“顯得”“解口渴”等細節(jié)處品析得出)中看出她的才情智慧,從《作業(yè)本》上體驗探究題中讓他們自己對歌對得很低級中凸顯出這些年輕婦女的不一般。此時,孩子們才略微用一種異樣的眼光來看這些云南婦女特有的率真自然美。
? ? ? ?趁熱打鐵,再去找找文中寫到的其他的人物的美點。孩子們立刻找到了十五六歲的趕馬女孩的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中所表現(xiàn)出的淳樸本色美。
? ? ?還找到了七十多歲的吹鼓手,用他的熱情和對歌唱的熱愛來傳承自己“歌庫”里的歌曲,這更是一種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傳承美。
? ? ?當我板書下這三類人所體現(xiàn)的美點后,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正好代表了云南老、中、青三代人,也正是這三代人才將這屬于云南特有的“口頭”文化遺產(chǎn)代代流傳。有老一輩人不遺余力的傳授,也許傳給的正是那些趕馬女孩子,而趕馬女孩子也終將成為年輕婦女。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讓如此美妙的民歌綿遠不絕。
? ? ? ?那么,何以才能接受這種傳承?用怎樣的心境才能真正得真?zhèn)??學生略作思考,紛紛說到唯有保持一種“本真”的性情,不被快速、凌亂的現(xiàn)代文明沖破防線,留存濃郁的“鄉(xiāng)土”味。而這種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的保存,又是多么艱難與可貴。至此,學生們不再對云南婦女的“土里土氣”嗤之以鼻了,略微起了幾分敬意。
? ? ? ?由此,也順勢提了一下葉嘉瑩先生對古典詩詞朗讀中古音的吟誦,葉嘉瑩先生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消亡。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yǎng)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fā)感動之力的生命。”正是這樣的老人用自己的殘念余力保持著詩歌的生命力。
? ? ? ?而我們自己,對于鄉(xiāng)音的維護是否也如云南人民那樣熱切?是否也如葉先生那樣熱忱?值得反思。一切淳樸本色的美好,必須擺脫紛擾,以一顆純樸本色的心去維護。一種文化如是,一篇文章也如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