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中在網上看了一個25歲姑娘的演講。她年輕漂亮,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家人,演講開頭在說女生每個月不方便的那幾天,嘉賓觀眾都笑得很開心。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得沉重,姑娘的聲音變得哽咽,有人開始抹淚。
她以為自己痛經嚴重,打120到醫院檢查,才得知自己可能得了卵巢癌。
完全可以想象,一個風華正茂,有著大好前途的漂亮姑娘,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把自己與“癌”這個字眼聯系起來的。她經常性熬夜到兩三點,為了工作滿世界飛來飛去,體檢發現了“小毛病”沒有去復檢,身體不舒服沒有引起重視……
我們的一生太短,有太多想得到的東西,所以忙忙碌碌去追尋,總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過得更精彩一點,卻沒想到,生命有時候太脆弱,我們以為剛剛開始,它卻馬上就要走到終點了。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工作、金錢、地位、名利,在一副馬上就要走向終點的身體面前,一文不值。
我們總是為了所謂的理想,離鄉背井,放慢自己結婚生子的腳步,擠不出時間陪伴家人。我們總以為時間還很多,自己還年輕,總有比身體和親人更重要的事去做。卻沒想到,自己熬過的夜,吃過的垃圾食品,抽不出時間去做的體檢,沒當一回事的身體不舒服癥狀,最后匯集在一起,給了自己致命一擊。
癌。
我怎么會得癌癥呢?
這個問題,跟“我怎么會被車撞呢”是一樣的邏輯。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癌癥,不會因為你年輕上天就對你格外仁慈一點,實際上,現在年輕人得絕癥的幾率,難道還不夠高嗎?
你好好走路,遵守交通規則,可以降低被車撞的概率;同理,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定時體檢,可以降低得病的幾率。
可是太多人,當你問他,“身體跟工作哪個重要?身體跟金錢哪個重要?身體跟地位哪個重要?”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說:身體!
實際上呢?
我們買一件衣服,幾百塊上千塊的,一點兒不心疼,還可能因為打折省了幾百塊而高興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去做個體檢,上醫院看個病,花幾百塊覺得“太貴了”。
我們明知道熬夜不好,喝酒不好,抽煙不好,吃垃圾食品不好,但我們還是會去做,嘴上還說著,反正多活十年少活十年的也沒差。那如果少活50年呢?
我這個人,很怕死。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我就想,我是不是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然后再三跟醫生確認真的不是什么大毛病。哪怕只是去補牙,我也要選最好最貴的材料。
可總有人這個時候會跳出來奚落我。
你不過就是扭到手而已,過幾天就好了,用得著這么大驚小怪嗎?
你現在一嘴的牙都花了幾萬塊了,喲,真舍得!
這樣跟我說話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你怎么知道我只是扭到手,萬一我手筋斷了呢?你以后照顧我一輩子么?
牙是不是得用來吃一輩子東西?買個包幾千上萬的你能帶到骨灰盒里去啊?牙花幾萬塊不值得?
國內之前沒有引進宮頸癌疫苗的時候,我在新加坡就第一時間打了疫苗,然后推薦給所有適合去打針的女性朋友。
公司有個小女生,決定去香港打這個疫苗。她爸爸說,又沒得病,打疫苗干嘛,浪費錢。
這可是親爸啊!
知道什么叫疫苗嗎?得了病打疫苗還有個屁用?哪怕只能提高我不得病的一丁點幾率,這個疫苗都值得去打啊!
在很多人的思維觀念里,小病抗一抗就過去了,實在不行自己去藥店買點藥吃,不到萬不得已那是不可能去醫院的,去醫院得花錢啊!單位每年有安排常規體檢的,就跟著檢查一下,如果沒有,那就算了。
我勸我爸媽每年去定期做全面體檢的時候,我爸就說,要得病反正也會得,檢查出來得了癌癥反正也治不好,該死還得死。
這邏輯有多可怕?
多少大病是因為小病一直拖著拖出來的?多少癌癥早期檢查出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們的父母都知道送小孩去讀書,才能學到知識,出人頭地,卻不知道要送孩子定期去體檢,才能讓孩子健健康康安安穩穩地度過這一生。我們孝順父母的方式,除了買買買,更應該要做的是帶他們每年去做一兩次體檢。
我們總看到朋友圈里,長輩們喜歡轉發各種聳人聽聞的健康生活“常識”,還覺得很好笑。這一點也不好笑,我們的長輩,不是不關心自己的健康,只是用錯了方式,你該做的不是嘲笑,而是正面引導,科學預防。
臉上長了一顆痘痘,你便緊張得花幾千塊買一瓶高檔護膚品,身體上的那些疼痛你卻視而不見;舍得花幾千上萬塊錢給自己父母買件貂皮大衣,卻“沒空”帶他們去做定期體檢。
一棵樹,你只知道每天去擦拭它的幾片葉子,恨不得個每片葉子都打個蠟,卻完全不去施肥澆水,連樹干上的蟲洞都視而不見。那么哪天這棵樹轟然倒塌,也就一點也不稀奇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對自己好一點,對身邊的人好一點。
世事本無常,有太多的飛來橫禍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只希望我們能盡量地,把能做到的、有可能改變的、可以預防的那些災難,擋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