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alpa用唐德打燦星,其他七家模式外商的“中國戰略”是什么?
【摘要】唐德影視宣布獲得Talpa的版權《The Voice Of…》,并致函禁止燦星制作《中國好聲音》,之后燦星發表聲明反駁。陸偉稱已經做好最壞打算,可能會自行做“擁有中文名稱權”的《中國好聲音》。而唐德的高層人士,對此則非常憤怒,稱“將官司進行到底”。此事最好的情況,不過是Talpa利用唐德將燦星拉回談判桌,共同分享每年超過20億的收益;最壞的情況,則是唐德制作有模式沒名字的“The Voice”,燦星制作有名字且模式相近“好聲音”,最終將此品牌消耗殆盡。
【原文鏈接】http://www.tmtpost.com/1502644.html
2.短視頻競爭仍然激烈,UGC內容也迎來井噴?
【摘要】不論是淘寶、天貓這樣的巨型平臺,還是蜂寵等創業型的平臺,都紛紛開始尋求在平臺中嵌入短視頻功能。不過要想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成熟穩定的短視頻功能,并非易事,還需要投入相當的資金、人力成本以及時間成本,顯然技術問題成為了各個垂直領域APP開發短視頻功能的阻礙因素。微信既然推出了小視頻功能,就足以說明微信團隊對于短視頻的重視,而陌陌也新增了短視頻功能,他們的用戶基數是不能忽視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短視頻的競爭格局遠遠沒有定下來,相反,整個移動互聯網卻正在掀起一股全面短視頻社交浪潮。
【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8465/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3.從《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之戰,看外來綜藝節目的“中國戰略”
【摘要】這個事情的本質是,經過江蘇衛視等過億元的爭搶,Talpa早已不滿足于燦星目前“區區”6000萬的版權費,而唐德此次擔任的就是Talpa在華“代理人”(即燦星口中的偽軍)的角色。頂尖的模式太少,普通模式利潤也不多。在國外,通常收取7%-10%的版權費,同時直接參與該模式衍生產品的五五分成,但在市場不夠成熟的中國,最流行的是只收取5%模式費,且大多數項目是沒有產業鏈的,就算有,也因為版權觀念的巨大差異,不可能與模式公司參與分成。掌握頂尖IP的Talpa只是個例,大多數“模式買賣”的利潤比較微薄,彭侃認為任何一家有遠見的模式公司,必須打造自身“本土化原創能力”。至于歐美模式能否卷土重來,尹曉葳認為,可能不會成為一個趨勢,但應該能挖掘到一兩個爆款。
【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8474/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4.女團傍上資本,短裙和大長腿要撐起一片天?
【摘要】或許你不知道一個叫做“萌萌噠天團”的女子團體,但是他們最近完成了一輪千萬元的融資。“萌萌噠天團”的創始人王薛銘告訴《三聲》,去年九月份是一個分水嶺,之前沒有一家資本準備投資他們,但是三個多月后他們就完成了一輪融資。他認為這是因為九月份之后文化娛樂已經占在了風口上,女團產業很幸運地搭上了順風車。
【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8487/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5.盲目燒錢的游戲直播平臺,未來之路在何方?
【摘要】諸多游戲直播平臺均已上線很長一段時間,營收仍舊還是虧損狀態這著實還是令人擔憂。游戲直播行業火熱的背后竟然只不過是平臺不斷的燒錢而已。其實斗魚tv、虎牙TV以及熊貓TV等這類每天具有強大的流量的游戲直播平臺可以通過流量來變現,至于如何變現,當然首先需要的是勇于打破盈利模式上的桎梏,就目前來看,可以從增值服務、游戲聯運、廣告、會員訂閱乃至電子商務、賽事競猜等各個方面入手。游戲直播平臺只有走上多元化模式發展的道理,是在真正的盈利才能為未來打下更好基礎,為未來成為新的流量入口做好準備。
【原文鏈接】http://tech.qq.com/a/20160129/019573.htm
6.《搜神記》難定位 卻戳中視頻用戶嗨點
【摘要】騰訊視頻攜手跨界大神馮唐搜尋各界大神的紀實真人秀綜藝節目《搜神記》上線三期以來,這檔以平視化較量的談話節目在短短時間內累計點播量已經接近兩千萬。《搜神記》的節目立意更加注重平視化較量,而并非醉心于自我獨立的表達導致有效互動的缺失,更不像傳統訪談節目習慣于的或仰視或俯視,訪談者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它強調的節目核心在于與80、90后群體位置更平等,互動感更強。談不上重金打造,算不上星光璀璨,但騰訊視頻這檔自制《搜神記》挖掘出的卻是用戶自主時代的裸鉆。“技”和“藝”成為了這檔純網綜藝的性格符號,節目的高格調在釋放強烈文化荷爾蒙的同時,又不動聲色的創造者商業信息體系內的價值。
【原文鏈接】http://ent.china.com/gundong/11015422/20160129/2135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