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何家會傷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筆記
覺得武老師的這本書不但對如何教育孩子,怎么樣和孩子相處有啟發意義,也對如何與伴侶相處有啟發。語言比較通俗易懂,心理學入門讀物。
1.包辦型溺愛讓子女為父母而活:
我們只有通過自主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在社會上最適合的位置。由此,我們還會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但是,如果碰上是包辦型溺愛的父母,他們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刻意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塑造孩子。
2.以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感受:
0—2歲父母以孩子為中心,他們怎么愛都不會犯錯,但是如果這之后,任然以這種方式去溺愛,會導致兩種結果:
一種是 孩子缺乏自我,是父母的簡陋復制品(包辦型溺愛)
一種是 孩子的自我無限膨脹,內心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放縱型溺愛,這其實是在培養父母的敵人。這會導致三個常見的惡果:1.依賴 2.自卑 3任性)
3.是什么導致了溺愛?
有三個原因:
1.時代背景。父母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匱乏的時代,于是父母“內在小孩”在作祟,小時候沒有滿足的東西一股腦給自己的小孩。
2.文化背景。
3.隔代撫養。(為什么會溺愛?6個原因:1.責任感缺失 2.對死亡的恐懼 3.爭寵 4.“內在小孩”投攝 5.補償心理 6.傳宗接代的沖動)
4挫折幫助孩子走出天然自戀:
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戀的,他們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這一天然自戀。
愛是合理的給和合理的不給。(是合理的爭執、對立、鼓勵等,是合理的贊美和合理的批評)(thinking以后自己當父母的話這點很有啟發意義)
5.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是一個系統,孩子出了問題,必然能從家長的身上找到相關原因。(thinking 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很多問題都要從那里找到原因)
6.自我否定,不會因為自閉而消失
7.別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
每個人都有一個認識世界的坐標體系,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于,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坐標體系出發去評價一個人,卻忘記了對方也有一個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坐標體系。(Thinking 我覺得這點不局限在親人 愛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上,人和人都是這樣)
同一間事情,因為坐標體系的差異,會有不同的認識。(thinking 這點也是今天看到ted視頻上說講的那樣,if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life,first you change your mind)
如果渴望理解對方,就必須學會放下自己的坐標體系,嘗試進入對方的坐標體系,這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thinking 好想對一個人說這個話啊orz~)
8.佛洛依德將戀母情節稱為“俄狄浦斯情節”,將戀父情節稱為“伊萊克拉特情節”。(thinking 里對這個講的比較少,我比較感興趣,比如我想知道 如果有強烈戀母情節的人在擇偶對象時候是否會找其母親相識的人?mark 之后找找另外書看)
9書里還有一個重要的關系說明是 夫妻關系的重要性要重要于親子關系,否則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婆媳關系的惡化。
在我們的文化中,夫妻關系的重要性不及新家庭的親子關系,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關系,這就導致了媽媽會被社會和文化鼓勵與兒子建立親密關系,以至于忽略丈夫。這樣一來會導致,兒子先是不能很好的和父親認同,最后又難以和妻子建立好的關系。(thinking這也是武老師在自己的其他文章中提到的很多男性擇偶就是“找媽”)
海靈格描繪說“一個女孩兒能夠很容易地回來,但是,當兒子面對一個精明、有吸引力的、非常重要的母親時,他會覺得自己太弱小而不能離開她,他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離開。如果他想結束孩提時代從而成為一個男人,就必須進入父親、祖父以及男人的世界,在那里才能獲得離開母親影響的力量。”(thinking 我不是很理解這段話)
10.“戀母情節”誘發同性戀的苗頭
11.分離和愛同等重要,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父母只有主動與孩子分離,才能促進孩子人格成長。
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情侶關系也是如此。
在處理分離上會出現三個結果:
1.成熟分離。(第一個分離:分娩)自然分娩。(第二個分離:與媽媽分手)幼兒有了自主性。(第三個分離:與家的分離)愛家,又喜歡獨立。
2.拒絕分離(第一個分離:分娩)難產。。(第二個分離:與媽媽分手)幼兒會有依賴癥。(第三個分離:與家的分離)戀家,無法獨立。
3.單純分離。(第一個分離:分娩)破腹產。(第二個分離:與媽媽分手)幼兒會有孤獨癥。(第三個分離:與家的分離)逃離家庭,拒絕與家庭繼續保持聯系。
(thinking 看完這節有個感慨是當個媽媽真不容易)
溫暖的過客。好的戀人會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拯救者。
“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目的是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現實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心中都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生命是一個過程,戀愛也尤其是一個過程。”榮偉玲說,“如果只將戀愛視為一個結果,我就是要占有我的愛人,那么一定會遭遇挫傷。”
更重要的是,戀愛不僅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嘗試。我們在嘗試尋找符合自己理想父母形象的對象,我們也在嘗試是否與戀人真的合適。
“戀愛,其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伴侶,而是讓我們既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并且,我們還深深地懂得,這兩個相互獨立的人,又能無比親密地相處。”
推薦文章《每一次分手都是心靈的修復》每一次分手都是心靈的修復_武志紅_新浪博客
12.一個成年人的關系模式,在很多程度上是他童年關系模式的再現。
13.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不管好壞,他的生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精彩,他的心理能量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