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茶
我說,有一天在朋友家,她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帥兒子還是在之前就說想吃外面的。說實在的,同為母親的失落感在困擾著我:“小伙子,你來看看菜,看看有沒有胃口一起吃熱絡著呢!”小伙子勉強過來,禮貌一下又轉過身去。她,倒是顯得很寬容:“隨他去吧?!?br>
我盡量平和地轉述著這個事,兒子擰著眉頭:“你們的愛,太沉重啦!”那個,是做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弱弱的說。
她說,高中生畢業離校后,很多筆、盆、書、毛巾、衣服等等好東西堆積如山,只能當垃圾一樣處理。娃娃們,沒有覺得自己舍棄的是財產,而是扔掉了負擔。
我們,小時候雖然已能填飽肚子,但是耳濡目染長輩們一粒米飯掉到地上還若無其事撿回來放進嘴里的樣子,深深地影響著我們要物盡其用。
孩子們成長的年代,最不缺的,大概都是錢。每一個在外的孩子,父母無論怎樣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虧,總是塞給他們足夠多的錢,校門口所有的零食都能嘗遍鮮。
錢有了,孩子們要鬧獨立。我們聽從他們的喜歡,不能再強迫他們吃不喜歡的菜,哪怕是出發點只是不想浪費罷了。
他們,不對付,不勉強,一個個都個性十足,連吃過飯的碗洗不干凈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關鍵是,當媽媽的,不能說什么。一張口還沒有開始,孩子已經顯出了煩你叨叨的表情。
價值觀,在新生代這里的走向正在與我們背道而馳,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