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句話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再適合不過。
斯特里克蘭,家庭生活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紀人,一夜之間突然拋棄妻子,遠走他鄉,從倫敦去了巴黎,沒有給出任何理由。開始所有人都以為他是被某個第三者鬼迷了心竅,后來人們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畫畫。他在巴黎窮困潦倒,吃盡苦頭,他睡了朋友的妻子,導致她自殺,這些都磨煉了他的意志。他對家人,朋友和一心愛他的情人都非常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表現的冷嘲熱諷,傲慢不屑。但他對藝術卻有著一種本能的,無法抗拒的追求。最終,他厭倦了文明世界,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美麗孤島,娶妻生子,與世隔絕,創作了改寫現代藝術的不朽之作。他在得了絕癥之后,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杰作就這樣化為虛有。
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象征深陷在泥沼、世俗的生活。小說主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藝術與生活的矛盾,自然與社會的反差。但是,小說本身的內容遠遠比這些明顯的主題要豐富的多,人生閱歷深廣的毛姆,不過是借創作了《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 這一現代繪畫杰作,塑造了一位個性迥異的現代派畫家,不斷戰勝內心的欲望,生活的艱辛,去探索創作,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不僅是藝術的感召,生活的呼喚,原始的回歸,更有一種莫名其妙,難以訴說的精神訴求,可以讓一個人不惜任何代價,鋌而走險,他的激情驅使他像朝圣者一樣艱難跋涉,不遠萬里,去尋找心中的圣地。
可以說,理想與現實,崇高與卑賤,神圣與凡俗,在這部小說中并非二元對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 既帶著現實生活的粗鄙與肉欲,也有著無人能及的意志和精神追求。擁有外科手術醫生資質的毛姆手操他的手術刀,大膽解剖人性。他的文筆辛辣,溫情,處處嘲諷,卻并未對世俗生活大加鞭撻。
“生活不過是一場混亂,充滿了種種荒謬和污穢,只能引人發笑,未免樂極生悲?!?/p>
《月亮與六便士》 中的“我”對斯特里克蘭這一人物并不熟悉,對于他的過去一知半解,他為什么畫畫也不清楚,至于他在去世前在塔希提島上多年的生活,更是道聽途說。作為一名作家,“我”帶著年輕人的熱情踏入文學,羞澀內斂,絕無世故,但漸漸世事洞明之后,也變得人情練達,對人性,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而這正是一個真實,不斷成長的“我”。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讓“我”敘述主人翁的故事。
“我”是誰?我們深陷與錯綜復雜的凡俗之中,對于別人和他們的生活無從知曉,只是憑著臆想,做出可能的判斷。一切都仿佛是真實的,一切卻又極不可靠。和模糊不清的斯特里克蘭不一樣,“我”是一個孤獨的敘述者,一個可能的存在,這是現代性的孤獨與隔膜。
小說中毛姆說“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分曉?!?斯特里克蘭全然不顧自己妻子兒女,拋棄他們獨自去往巴黎畫畫,他對親人朋友極其冷漠,卻對藝術懷著異常深刻的感情。藝術是永遠的感性。正是因為自己身上的這種純天然的感悟突然覺醒,所以義無反顧的拋棄一切。在人類的感情中有親情有愛情。當布蘭奇因為斯特里克蘭不愛她自殺后,“我”批評他過于殘忍,斯特里克蘭卻說: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女人,當我的欲望滿足了,我就會去忙別的事情。真是討厭,我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的去工作。因為女人除了愛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荒謬。她們還想說服我,讓我相信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實際上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我只知道欲望。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病,女人是我取樂的工具,我沒耐心讓她們當我的什么助手,搭檔,伴侶?!?/p>
可見,愛情是一種矛盾的存在,它有時能夠激發人的藝術感,創作本能,可有時又是欲望的牢籠。
愛是港灣,也是枷鎖,愛是欲望,又是靈魂追求的另一種更高尚的愛,或者自由的表象。愛是暫時的解脫,但靈魂似乎要去追尋另一種更大的,難以捉摸的解脫。正是這樣,毛姆強調了感情在藝術創作中或一個人的心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 愛情的分析,使得人物的內心世界更為豐滿。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 這幅現代繪畫杰作,打破了以往的構圖規則,從任何一點看起仿佛都帶給你無盡的想象和記憶。從立意來講,這幅作品展現了人生的三部曲,時間的流逝和人類精神信仰。畫冊最右端,地面上躺著一個赤身裸體的嬰兒,象征著生命的誕生;中間一個正在伸手摘果子的青年,代表生命的成長和成熟,也隱喻亞當摘取智慧果,人類得已發展;畫面最左端,坐在地上雙手抱頭的老人,代表生命的死亡和終結。這些人物和畫面上的其他男男女女,以種種不同的方式,訴說著生命的歡樂與痛苦,以及時間的流逝。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代表著幸福美滿的愛情與生活;遠處一個低頭沉思的女人,象征著孤獨,或者人類的自我反省。畫面最右側的狗是塵世生活的象征,最左邊的白鴿是死后靈魂的象征。背景中的再生與復活女神象征生命的輪回和 人類精神信仰。畫面中間仰頭摘果子的青年最為醒目,將整幅畫分為左右兩半,象征著人類智慧的源泉,精神的生生不息。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是最終極的精神追問。
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么?這些沒有人能真正告訴你,需要你自己滿懷勇氣,像小說主人公那樣拋棄一切,用整個靈魂去探索。在這個以物質為上帝的時代,用淺薄的幸福,成功來量死你的世界,你該怎樣過完你的人生?人生如夢,你是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很多人渴望名聲,追求利益;很多人希望名利雙收;大部分人都按部就班,過著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夢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尋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么能叫作踐自己?做一名有名的醫生、歌手、作家,年薪百萬,娶一位年輕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取決于你和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文? 記于2017.8.19? 武漢物外書店
圖? 攝于2017.8.19 晨 漢陽江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