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曾國藩迷》聽到了第六集,感覺曾國藩太了不起了,靠立大志,靠寫日記,造就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曾國藩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從考秀才到舉人到進士這一路都是靠他的勤奮得來的,一生之計在于勤,從做官開始他不但勤奮還針對性的勤奮,改掉自身的惡習,立志做圣人。曾國藩修身的方法是“猛火煮,溫火頓”。通過寫日記每天反省自己,并且把日記拿給親人、朋友觀看,并大家監督點評。用這種方法讓自己堅持下來。從此他變得越來越好了。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記錄時間日記和反思了,這個必須從新提到日程上來,我寫時間日記和反思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知道自己的注意力都花銷在哪里了,并及時作出調整。其二是反思自己的內心,覺察自己內心那些不潔凈的想法,并反思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想,這么想到底有用沒用,如果沒用就不要再此消耗能量了。
2、《正面管教》這本書告訴我們對待孩子要溫柔而有邊界,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孩子,關注而不要控制。讓孩子能感受到無論到什么時候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讓孩子內心感到富足。每天或者每周父母應該抽出固定的時間什么也不要做只是陪孩子,要專心志志的陪。
3、劉潤老師在得到直播時講了一個“時間成本”這個是把時間用金錢來衡量計算。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這樣思考過問題,從另外一個維度打開了新思路。以前總是考慮“物質成本”多一些,以后要多加一個維度“時間成本”。
4、聽了吳伯凡老師講了“擁抱不確定性”個人的感受是:人活這一生真是很矛盾,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天天追求著確定,在確定的情況下又想找到刺激的(不確定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擁抱當下,有一個平常的心態,事事無償,堅守住自己的道義。
5、聽了很多書,看了很多故事,感覺人類大多是把成為英雄的人物都給予美化了。在當時的情景下“英雄”的反應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只是時事造就了英雄。就像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他在那次很著名的演講時是被逼上臺的,都是偶然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