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思考了嗎?

思考,幸福的開始

這個星期的生命個談中,發現不同家庭,具有同樣的一個狀態:生活中與家人的相處,無法自主思考,常常被自動化的反應推著走。而這恰恰就是矛盾、沖突的起因和根源。

當然,思考的能力是需要基礎的,少了以下三個方面,思考就無從說起。

一、思考的內容

思考,需要關鍵的信息作為基礎。

如果對孩子的特點一無所知,那么思考如何和孩子溝通就是天方夜譚。

如果不知道婚姻的運作規律,那么思考如何和伴侶建立親密關系也就是幻想。

如果不知道家族力量的潛規則,那么思考怎么和父母打通情感鏈接的通道就顯得茫然而無力。

所以,在思考前,最起碼我們得知道必要的相關的關鍵信息。

二、思考的關聯能力

思考,把所知道的相關關鍵信息和眼前發生的事件聯系起來,思考才具備積極作用。

如果在發生事件時,想不起來相關信息,腦海中不斷播放的是某個固有經驗,更廣的信息內容無法進入意識,參與對于行動的選擇,那么那些相關信息的學習也就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

例如:當看到孩子早上起床拖拉,動作慢,磨時間,你催了很多次也不見孩子動作加快時,開始生氣而發火。一開始發火后,還有點用,后來發火后孩子的動作還是慢時,你動手打了Ta 。自此,你會得出結論——這孩子沒有壓力就會拖拉,而完全忘了以前學到過的某個規律:孩子的自律,來自于高自尊水平。

三、思考的習慣

思考,不是想法,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生命與生俱來的狀態,是生命初期學習能力旺盛的根基,但常常在現實生活中,因干預過多而被破壞。

兒童時期,生命經歷了暴力的、或過多的干預,有些人只能活在與真實世界的對抗中,認為他人的生活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過,強求別人符合自己的標準;有些人活在自哀自憐中,認為自己很糟糕,做什么都不行;也有些人活在幻想中,要么認為什么都好,要么認為什么都不好,而變得糾結焦慮。

這樣的生命,可以說完全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為了填補生命的黑洞,沒有任何思考的習慣,只能被本能拉著走。

而思考的能力一旦被破壞,想要重新建立習慣,就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

煩惱,始于思考的停止。

親愛的伙伴們,想要幸福,就請開始自主思考吧。

請常常問問自己:今天,我思考了嗎?

思考的價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