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最近參加了李笑來老師在知乎的live——人人都能用英語,收獲頗豐,現在分享出來,和大家一起共勉!
本次live的主題是“用英語”,和我們以往的“學英語”有本質的區別。錯誤的觀念讓學英語的大軍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英語是一門語言,它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門語言一樣,都是一種符號、一種載體,它被創造和發明的初衷就是被使用,它是信息的載體。所以說我們學習英語并不是單純為了學好英語而學英語,而是通過學好英語去發現更大的世界,因為語言的邊界決定了你世界的外延,語言決定了認知的邊界。
1
為什么要學英語?小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因為要考試,中學生要升學,大學生要考證要畢業要出國,成年人要評職稱。這些回答無可厚非,但這不應該是全部的答案。要看原版書、要比別人更早看到那部火爆美劇的新情節、跟著英文歌的旋律擺動的時候不想在另外一只手里拿著手機看歌詞翻譯、游戲技術不錯的我也想去國外的服挑戰一下、或者至少不想穿衣服上印著“FUCK?ME”的衣服在大街上瞎晃悠。你最愛的金庸翻譯成英文,你覺得還能看嗎?那你認為你最愛的《冰與火之歌》翻譯成中文還有原來的味道嗎?
暫且不論這些,在我們這個社會你熟練掌握了英語,你的生活質量會發生質的改變。出國旅游再也不怕找不到廁所了,買個外國貨至少看得懂說明書了,最新款iPhone的發布會你也不用等別人的解讀了,最愛的偶像發個Twitter再也不用等別人翻譯了,看到國外的帥哥和美女,也可以愉快地玩(gou)耍(da)了。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老板馬上就要給你漲工資了。還有你完全可以靠著你良好的英語能力去賺那些沒有這個技能的人的錢。信息的不對稱也會帶來商機,李笑來老師本身也是無意間瀏覽了Twitter上的一條推送,這才成為中國比特幣第一人。
會英語有這么多好處,那你還等什么呢?
2
對,你也想學,你也很努力,但是為什么就是學不好呢?究其根本,因為你還把英語當成一門功課,你一直在學。在這里再次強調,英語是一門語言,你得要去用它,只有去用了你才會用。
語言有個特點,它都有些基本的規范,就像數學中的公理,是需要我們學習的人都去遵守的。比如說英語就有26個英文字母,它分為元音和輔音,像我們熟悉的漢語也有自己的拼音,分為聲母和韻母。我們首先得了解這些基礎,它們不會太多,因為過多就會混亂,語言為了避免混亂,為了避免混亂導致的信息的錯誤表達,都會把基礎精簡到極致。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傳播,過于龐雜的基礎也會大大降低語言的傳播性。所以,綜合以上兩點,英語之所以能成為國際用語,它的基礎非常簡單,非常便于學習和傳播。所以我們學習的初期只要去掌握這些基礎就可以了。
語言還有一個特點,雖然它的基礎非常簡單,但它本身是非常龐大的,甚至是包羅萬象的,而且越是被廣泛使用的語言,它新舊詞匯的更迭就更頻繁,詞義的轉變周期也更短。由于語言這兩點看似矛盾的特點,我們學習的人往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基礎視而不見卻對內容無能為力。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去背單詞、學新的短語,卻仍然搞不明白詞根與詞綴,永遠也分不清主語、謂語和賓語。
很多時候我們感慨,英語太難學了,不是因為英語真的難學,而是我們還沒開始學呢,就已經被它浩渺的單詞所秒殺。那作為一名會使用漢語的人,請問中國的漢字你可都認得?背單詞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認字,我們并不是在認完所有的字以后才開口說話的,事實上,這世上也不存在一個人認全所有的字。
關于發音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模仿,一遍遍不斷模仿,直至和模仿對象沒有差異。相比以前,現在我們有更便捷的資源,我們只要愿意學,學習材料到處都有。
從用途上講,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是,聽得懂、看得明白、講得清楚、寫得正確。聽和看相對是向內的,而講和寫則相對向外。聽說能力是相互促進的,而講和寫不僅僅依托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容,內容要有邏輯、要言之有物。這就不是英語自身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由你的知識體系決定的。所以,你寫不好很可能不是你沒學會用英語,而是其他地方出現了問題。
3
只要把基本的規范掌握了以后,我們接下來要走的路就是拿著這些僅有的基礎去闖蕩江湖。笑來老師Live里分享的絕招有兩個,一是看一本原版書,另外一個就是跟不斷地跟別人交流。關于選書的建議是,選一本你感興趣的題材的書,不管是虛構類的書籍還是實用性的書籍。笑來老師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英語就像是橫在你和你想要了解的對象之間的毛玻璃,因為你迫切的愿望和對書籍傳達出的內容的好奇心,你會自動忽略英語這個載體給你帶來的障礙,越到后面毛玻璃越來越透明,終于不再成為你們之間的阻礙。對于讀原版書,我們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剛開始生詞很多,那么是所有的詞都要去查字典嗎?他們給的建議是,只查嚴重影響理解文意的關鍵詞,那些能靠著上下文推斷出意思的詞,我們猜大意就可以了。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的詞匯量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而且比起查看字典中一板一眼的釋義,我們通過上下文推斷出來的意思更加貼合詞的本意,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這個詞,避免了生搬硬套鬧笑話。
跟別人交流,最大的障礙在于我們怕出錯,怕鬧笑話。但是正如我們學母語的時候一樣,我們必須先開口說話才能學會如何說話。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越早犯這份錯越好。蔡康永有段話說得特別好: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關于跟別人交流,他們給的建議是:抓住每一次機會跟Native?speaker(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沒有這種機會的人不要放棄每一個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4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這不過又是一篇關于如何學英語的帖子,只是打了一個用英語的旗號?因為本文中特別推崇的看原版書和跟別人交流這本就是學英語的手段。我不否認看原版書和跟別人交流是很好的學習英語的手段,因為學和用本身并不矛盾,也因為只有有輸入你才能有輸出,但這里的關鍵差異是有的人僅僅止步于學習,我們是來特別強調既然你學了,那你就用吧,用會反哺你的學習,用才是本質、才是目的,如果光學不用那么你注定學不好,你好好學才能更好地使用它,駕馭它,讓它為你所用。我們是來告訴你透過英語,你可以有一個比沒有它的時候更大的視角。它就像是個望遠鏡,當你會操作了以后你會看到更遠的風景,而讀原版書、和別人交流,這些只不過是為了告訴你這望遠鏡你要怎么旋轉、怎么升降,而自始至終我們只有一個目的:看風景!
最關鍵的主題是——英語工具化。不要再把英語當成我們成長和進步中的攔路虎,而是要把它當成我們前行中的順風車,搭上這輛車,讓它帶我們去看更大的世界、更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