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雙生
看了電影,兩個字——震撼!一個好的作品就是這樣的,看完后讓人的內心感受到觸動,有很多感想要表達,與看之前,自身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出現,以及想寫一點什么與人討論的沖動。
首先必須明確的亮下態度:對日本軍隊在二戰期間的納粹軍國主義作為以及屠殺人類的犯罪行徑是深惡痛絕和批判的。以下觀影感想,都是基于這個基本前提。
電影放映中途接了個重要電話,很遺憾,應該是漏掉了男主角父親在審判庭上挽救他之前的一些劇情。但好在,緊接著這一段庭審結束,整個影片的場景就切換到了戰爭的現場,也進入到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血戰鋼鋸嶺。我的感想其實也是從這里,腦子里出來的流量會比較噴涌…
1、電影并沒有因為日本人是敵人而故意丑化
作為一個中國人,角色的臉譜化我們大多是習以為常的,比如反派大多看臉就能看出。雖然這種做法,應該也算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包括好萊塢影片里很多的反派的面目也會處理得特別猙獰。但正因為這個影片相對能以第三方的角度來看待戰爭,即便我們能感受到日本軍與主體對立,但并沒有因此感受到導演用他的特權來故意的丑化,類似中國主流抗日片那樣的帶著某種預設的立場、目的以及情緒。
我首先會提出來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導演這樣的一種處理方式,讓在現場觀看影片的我,從心里出來的很多即時性的想法,并不是單純、慣性的站在美國人一方,當然更不可能會站在日本人一方。而是會突然間發現自己對雙方都失去了立場,直接忽視了參與戰爭的兩方,而將一場戰爭本身,作為了一個整體在思考。
對,你沒有看錯,在這場被人類定義為正義一方獲勝的戰爭中,我并沒有關注到這場戰爭所謂的獲勝方以及戰敗方!戰爭雙方在某個角度來看是平等的,沒有對錯之分,他們雙方都是戰爭的一部分。
而戰爭就是帶來的互相傷害,就是反人類的行徑!這才是這個影片的導演厲害之處,他用他的作品,沒有去強化所謂的對錯,而是讓觀眾體驗到一種境界上的升華!
2、信仰心中信仰的人比信仰更難得
美國人在意識形態上特別有表達欲和輸出欲,讓我們從無數的好萊塢的影片里,感受到他們特別自豪的價值觀和信仰,至少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國人相信上帝God。
但看這部片子,很是奇怪,我覺得導演不斷強調的美國自豪的宗教信仰,卻讓我看到了他們其實是無比的心虛。至少,除了男主角外,其他的人卻明知要有信仰,卻內心卻是抗拒的!
另一方面,我們卻能看到,日本人的信仰之堅定比美國人多得多!影片里的日本人,在信仰的堅定程度上,我感覺都如同影片的男主角一樣。而美國人卻只有男主角一個人有如此堅定的信仰!
脫離戰爭雙方本身,這對戰爭勝負是有很大影響的。這也讓我看著影片,回想到二戰時期的日本以及德國為什么那么令當時的世界恐懼(再次強調,我痛恨日本的反人類,但不會因此而妨礙我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評價當時的他們),讓美國人不得不使用核武器來日本本土直接解決戰斗。
這個影片中,也充分的表達出了當時的日本戰士令人毛骨悚然之處!(再想想我們那些抗日神劇,簡直是對當年中國軍人的變相侮辱!)
電影快結束時,尤其在導演特意的長時間多角度的特寫男主角手捧圣經的鏡頭時,我不合時宜的拍下了照片(另外一個跳出拍照的是看到日本人對自身信仰的堅定和殘酷的場景)。男主角確實用他堅定的信仰挽救了更多的人,用信仰激勵了其他人,導演的藝術表達也到位了!濃濃的個人英雄主義,這個很好萊塢。
但讓我看到的是美國人其實包括在他們在信仰上,應該也是孤獨的。無數的意識形態類的電影的出現,個人以為,恐怕也不僅僅是為了對外輸出的需要,就如同我國的抗日片就是愛國主義教育一樣,也是他們對內對公民的一種宣傳需要吧!
也就是說,有了信仰,也需要有人虔誠的相信,只有虔誠相信以及踐行的人,才能完成最后對現實的激勵!才能產生無比強大的力量!
所以,換個角度,美國人宣稱他們相信神,但內心恐怕也認為神看不見摸不著(至少影片里我感受到了這一點)。而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表達出來,反倒是我就是神!我感受到的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尤其美國的人應該不會認同。在基督教國家,我接受到的宣傳是,人們是認為上帝耶穌,才是唯一的神。而人只是人,人信神才能得到保佑和庇護。
但我想說的是,這部片子,卻真的讓我感受到的并不是基督的這種宣揚感受,而是佛教的理念在其中貫穿,即——每個人都可以成佛。釋迦摩尼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但在菩提下悟道成佛后,就成了神。這個電影里,男主角很類似這樣一個角色。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神!至少導演讓我感受到了這一點。
先寫到這兒吧,感覺有點沉重了,尤其涉及宗教。希望沒有冒犯到很多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