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一個成功人士,講了自己被激勵的過程,并鼓勵讀者買更多的勵志書籍,以至于,人在家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手拿起一本來讀,使自己的情緒被各種勵志書籍接力,以此使自己一直處于剛剛被激勵的“興奮”狀態。我們知道,剛剛被激起的情緒是最飽滿的。然而,真的堅持去改變的,卻少之又少。
是不是,我們聽了成功人士的演講,熱血沸騰,馬上在心里訂了提高計劃,包括買書學習英語、學習第二外語、閱讀書單的書籍、練習演講等等。可是呢,最后,計劃是計劃,我還是原來的我。
那么為什么,每個人都被激勵,卻很少有人去行動呢?
原因是什么呢?是我們準備的勵志書不夠嗎?是我們磨練意志不夠堅強嗎?
都不是的。原因是,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的行動方法,這樣才能改變和提高學習力。
1、每周任務
知道我為什么假期里,總是馬不停蹄地帶著孩子各地旅游嗎?說起來,總是家長們之間充滿了抱怨,孩子們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或者打游戲。因為大人們何嘗不是“周末追劇狂人”呢?大人們魂牽各路熱炒的“神劇”,除了增添一些當下的談資外,似乎沒什么大的作用。
那么我們在想要做的事情中,怎樣做有效而又正確的取舍呢?
1.1、分清三類事
1.1.1、影響超過5年的事
比如練習寫字、學習游泳、學習一門語言、練習演講、學習一門樂器等等。這些事情甚至會影響我們的一生,能夠提高我們人生的幸福指數。
1.1.2、影響超過6個月的事
比如為參加某一個競賽而做的準備、參加某一個活動而做的準備等等。這些事情,雖然影響時間并不長,但是這類事情是能夠為我們的整個成長加分的。
1.1.3、影響低于6個月的事
比如,追劇、打游戲、逛街、小型聚會等等,都是屬于人生中的情緒快餐,只能夠帶來短暫的快意,當我們要考慮整個人生,甚至做人生長遠的30年規劃的時候,這類事情還是少做為妙。
當我們,要嘗試去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思考,它到底屬于上面3種中的哪一種。如果是屬于前兩種,那么我們就把它列入計劃去做,如果屬于第三種,就從計劃中劃掉吧,不要過多地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1.2、T型能力模型
每個學習任務要進行到什么程度呢?面對如此眾多的技能,我們是要用20小時掌握呢?還是要用10000小時,成為精英呢?
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們的計劃,就像T字的筆畫一樣,一橫,表示我們盡量涉獵廣泛,增加知識的廣博度,盡量采用20個小時學習一門技能,不需要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只要懂得就可以了。一豎,表示我們要在某一領域有一定的知識縱深度,需要用10000小時來完成,達到該領域的專家,這項技能是我們的職場技能或者專業技能。
知道了什么樣的學習可以列入計劃和列入計劃的程度。那么這個計劃,最好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每周做一次。
2、每日冠軍
每天都會有具體的學習任務,比如,看100頁書,聽一段錄音,背一首詩詞,完成某一節網絡課程。完成了任務以后,如果還有時間,這時不防獎勵一下自己,給自己一個放松的機會,也就是不要再添加新任務了,讓自己成為“每日冠軍”。
3、精力達人
完成每天的任務,要有足夠的精力。怎么才能精力滿滿呢?
3.1、動力
除了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對我們的影響巨大,提高重視度外,最可靠的是把工作量化。每周的任務分配到每一天,畫一個表格,對照表格做事情,做完一樣,畫一樣。通過表格,可以看到今天的任務完成了多少,還剩多少,一目了然。
3.2、體力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體力,怎么去談學習力呢?
而要保持體力充沛,運動是最不能辜負的。堅持運動從現在開始,5年后,就能夠有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就了。
運動除了每周固定的運動項目外,我們每小時所做的簡單的深蹲、體轉、眼保健操等都是保持體力的有效方法。
3.3、創造力
從創造與以往不同開始,通過增加創造力來增加學習力。
綜上所述,通過制訂每周計劃、爭做每日冠軍、提高創造力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學習力。
參考書目:
1、《在辦公室外思考》【加】斯科特·揚
2、20170519 ?剽悍晨讀
我等你,風里雨里
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