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沿著家門口的后山拾階而上,雨后的山上,空氣中透著一股股清香甜馨的花草味兒,各種各樣的鳥雀斑鳩兒爭先恐后地唱著好聽的情歌……
走到半山腰,這里是荊山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著古西周·周文王時期的出土文物。博物館旁邊開辟出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公園,種著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和健身器械還有噴水池,給上山觀光旅游的人提供了休息和鍛煉身體的樂園。
這座山的名字叫做“紫荊山”。是一座歷史很悠久的山,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西周時期,至今為止,山上還留有古西周時期的“古靈臺”遺址。這里有一座西周鼎靜靜地立在半山腰見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滄桑。
我繼續拾階而上,到了一處稍微平坦的半山腰,這里有一個古城門,山上有很多處這樣的古城門。
在半山腰,俯瞰整個山城,看起來灰蒙蒙的。
在一處非常隱蔽的半山腰,發現了一處窯洞。幾年前政府部門統一規劃,山里的村民都搬遷到山下指定的小區內,只有稀稀拉拉幾個老年人住戶舍不得離開,還住在山里。
我繼續拾階而上。到了山頂上一處平坦開闊的地方,出現了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猜猜看,這些圓圓的大門里關的是什么呀?這里面是一排排獨立的農家樂,每個大門里都是一個獨立的隔開的小院子。每個小院子里都有三孔獨立的窯洞。里面的窯洞裝有木地板和空調還有雕著花紋的火炕,火炕是睡覺的地方。十五年前,這里還是一排排的土窯洞,就跟上面圖片上那個土窯洞一模一樣,我當時還在中間那個土窯洞里住過幾個月的時間。
我繼續拾階而上。爬到了山頂上那個亭子里休息了好長一會兒,夏天天熱,我們每天晚飯后都要到山頂上這個涼亭里坐一會兒發一會兒呆……在這座山上,有很多種這樣的亭子,我也分不清楚都叫什么名字?這座山很大很大,走一天也走不出去,我只是沿著正大門來回就走了一個半小時。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每天回家就沿著這條河回家,這條河的名字叫做“達溪河”。河對岸就是我家,我家的前面是河,后面是山,在山與河之間就是我家。住在這個依山傍水遠離霧霾遠離塵囂的花園小區里,我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了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回家了。上面幾張圖片是小區里的風景。大人和小孩子們都在這里過著與世無爭的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從山上回家來回走了兩個多小時,感覺一點兒也不累,就那樣慢悠悠地邊走邊玩……
誰說風景只在遠方?
遠方才有好風景?
我想說的是
近處也有好風景。
風景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