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四大名著里最受小孩子喜歡的,莫過于《西游記》。里面講述的是師父唐僧帶著三個各顯神通的徒弟一路斬妖除魔、歷經千險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從動畫《大鬧天宮》,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系列,到《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大圣歸來》,再到如今的《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西游記從未離開過電影的舞臺,而且還會繼續活躍下去。
我從小也是看著《西游記》動畫片和電視劇長大的,最喜歡神通廣大的孫大圣,電影當然也不會放過。所以昨晚,一個人默默看了《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不同的書,給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理解;電影出自于小說,卻也帶著編劇和導演獨特的自我思維。
電影從唐僧(馮紹峰飾)把孫悟空(郭富城飾)解救出來,大圣聽從觀音指示保唐僧西天取經開始。開頭著重點出重要人物后,其他略過,著重描寫三打白骨精的這個片段。白骨精居然是被人害死而成妖,吃小孩的壞人竟然是皇帝,最后白骨精被戲劇的度化。后續內容也直接略過,結尾只告訴我們師徒四人繼續踏上取經之路,唐僧后續具體如何?后面其他光怪陸離的經歷怎么樣,一概不提,給觀眾留了一點兒想象空間。
唐僧開頭的萌,豬八戒(小沈陽飾)沙僧的出場,豬八戒與大圣比美等等可看出導演與編劇的幽默,情節與原著不同,加入很多新奇的想法,槽點雖多,但對我這種從小看到大了解原著的文藝小青年來說,覺得電影的特效還有情節重點,足以讓我忽視這些槽點,甚至還略有新奇之感。
有輕有重,粗中有細,在電影短短的時效內,突出重點,清楚的把自己想法呈現給觀眾;再加上國內日益精進的特效技術,帶給觀眾更加美好的視覺感受。
整部片子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孫大圣打妖怪卻被唐僧冤枉,趕他回花果山,大圣在回花果山的路上被觀音菩薩攔住時的那段對話。大圣在聽取觀音意見時觀音說了一句——你火眼金睛看的是事情的真相,你師父看的是心相。
大圣神通廣大,有火眼金睛可以洞察世事真相,他忘了,只有他看得到,別人看不到。唐僧肉眼凡胎,他看到的是血肉模糊躺在身邊的軀體,如何能不怒。看到唐僧趕走大圣的時候,很替大圣委屈。
但轉頭細想,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唐僧呢?我們都是肉眼凡胎,很多時候看事情都只愿相信自己的眼睛,跟隨自己的想法,遵從自己的感情,不愿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基本上人們看《西游記》,都喜歡孫大圣,他有通天徹地只能,自由無拘,敢自稱美猴王,奪取定海神針,還敢大鬧天宮,最后互送唐僧取經。正因為我們每天被各種繁文縟節所束縛,大圣這般自在人兒才令我們更加崇拜。
大圣那般的火眼金睛正是我們所渴望的,可我們達不到那樣的高度,只能像唐僧那般引起諸多矛盾與誤會。
“人都有七情六欲,不能做到無欲無求。”
小時候總覺得大圣不該繼續回頭互送唐僧,自由自在做美猴王多瀟灑,但現在看大圣回到師父身邊繼續取經也是理所應當,我總覺得大圣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總歸是想的通這個道理的。更何況取經路要是少了大圣這個英雄,該多么枯燥無聊啊。
本人很喜歡看電影,看后總會忍不住動手。如果喜歡我的看法,請動動小手點個贊;不喜歡或有其他看法也可以評論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