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在我過去的數十年中出現頻率極高。仿佛就現在,耳旁還能聽到家人的教誨:你要自信些 你要相信你能做到。
說來可笑:
我從來都認為他們說的是對的:我應該自信些。可是,每每看到自己和他們期望的樣子差距好大,聽完他們說我應該自信,我又在通往自卑的不歸路上灰溜溜兒地爬出了幾米…
這事兒細想想,不對呀:
明明我感覺自己做不到,他們卻要我相信我能做到?
明明我是只貓,我天生不喜歡水。大家非要給我灌輸:“我要相信只要我鼓足勇氣,就能游到泳池對岸去?”… 只要我相信:“我能”?
明明是他們判斷失誤,我就得變成小白鼠,所向披靡地 為他們驗證試驗結果?
反正結果就是 :
臣妾我拿出了吃奶的勁兒也做不到哇~
衍生結果:
nnd,我又讓他們失望了,我更自卑了。
那么自信究竟是個啥呢?具體的得問字典。不過我自己的理解是:相信自己的主觀體驗以及分析判斷。
我就是只貓,我不會游泳并不關乎:“我有沒有虔誠的確信我能游”。甚至“我相信自己不會成為游泳選手”這本身就是種自信!
在我身手敏捷地一蹦三尺高時候我是自信的,專注逮小強時候我是自信又霸氣的。
這不就得了:游泳的事兒交給耗子們去吧;拉雪橇的事兒大家還是找狗好了(且還得是找阿拉斯加那種啊)~
因為我越來越自信:我就是只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