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這套書,從第一本開始讀,雖然已經是第二遍,還是舍不得跳過一字一句,速度卻是飛快拿起來就放不下。
一直在思考它的特殊之處,想起當時買這套書的情景,正是這部劇熱播的時候,被劇中場景的調調所吸引,特別想看看這些場景躍然紙上的樣子。
于是,邊看電視,看完電視回頭看書,如饑似渴卻又戀戀不舍。
喜歡它沉穩的調子,每個人,每處景,每一件配飾都那么精確。
比如這段:剛安頓好,老太太房里的丫頭翠屏就來傳話,說老太太要見明蘭,明蘭便跟著過去。看見老太太披著一件玄色八團如意花卉的厚錦褙子,半臥在炕上,炕幾上放著一卷經書和幾掛檀木數珠,還立著一個小小的嵌金絲勾云形的白玉磬。
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它不同于其它網文,描寫衣著就用華麗、華貴等這些詞一筆帶過。它更像是愉悅自己,認認真真地寫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故事。
喜歡它巧妙布局的細致,把每個人的心理、情感慢慢的布撒在不同的地方,一點點呈現在讀者眼前,沒有單獨的心理描寫,也沒有突兀的情感鋪墊。
比如這段:老太太這番話不但是說給長楓聽的,也是說給林姨娘聽的,真真是肺腑之言。長楓立刻就肅容直立,恭恭敬敬地給老太太拱手作揖。那邊的王氏聽老太太提及長柏,喜上眉梢,得意之色無可掩飾。長柏還是一副少言寡語的樣子,眉毛都沒抬一下。
一段不長,出現的人物卻好幾個,且神色各異,卻自然不拖沓。
也能由此看出,人物性格是作者動筆前就設定好的,所以并不急于在一處對一個人詳細介紹。就比如長楓的肅容直立,恭敬作揖,包括前邊一點和后邊一些的劇情中,他都是個看似討喜的人品,可見有些性格表現作者在人物早期,因為劇情需要或年齡不到,并沒有解放出來。
之后根據一些事件的發生,再一點點表現反應出來,讓人不知不覺地沉浸在這曼妙的一絲絲變化之中。
喜歡它飽滿的人物,有些人可能出現不多,但依然讓人記憶深刻,鮮活的性格躍然而出。
比如這段:“我真是厭煩那些權貴之家了,每個人都有千張面孔,面上、肚里彎彎繞繞地算計個不歇。我這一輩子都是猜人心思過來的,連夢里都思量著那些貴人的肚腸,本想著請辭后能過幾天舒心日子,沒承想還是不消停,索性借了你的由頭逃出京來,好過幾天清凈日子。再說我也老了,總得落葉歸根?!笨讒邒咭桓膭偛诺牟换挪幻?,一副疲憊狀。
不說前后,單單這一段孔嬤嬤的話,便可想見她一生的生活,一輩子的無奈??v然她只是匆匆路過,但這個人卻久久留在了讀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