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與朋友A聊天,聽她講了一個故事,朋友A在一個小縣城開的美容店,她老公是一名其他縣城的中學教師,有一個女兒,剛上幼兒園。她有一位顧客朋友B,她和她老公的總收入大約3000元/月,可已經按揭買房,每月還2000元房貸,還有一個孩子,每月還做美容。朋友A聽到她朋友B的話,很疑惑,便問她每個月這點錢夠嗎、朋友B的回答是“不夠啊,到時候再借唄”,朋友A聽后浮想連篇,她感覺自己過得沒B那么瀟灑,自己再怎么說收入比B高,卻還沒有買房,她在反思,她的錢去哪兒了?一直想買房子想在還沒買,為什么?
當聽她跟我講這個故事時,我只是笑著對她說:這說明你一直在亂花錢,而B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受多少苦都不怕。
A和B本身都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A屬于那種有錢就花,從不理財的那種人,她向往品質生活,換手機,買衣服,打車這些都是生活的常態。B屬于那種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擇手段,不顧他人的人,做事從不考慮后果,只顧一時喜好。
我不好評價她們的好與壞,我只是想到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在我眼里一個穩定的、自由的、舒適的住所也很重要,可是如果為了一個舒適的住所,而使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飲食,交通,培訓等等受到很大的影響,我是不會這樣選擇的。
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強求,不將就,這是我們需要踐行的。
當然這些都是我的選擇,可是這個故事其實也反映了另一個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問題:
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這種各樣的選擇,工作時,那么多的任務,先做哪個,后做哪個?求職時,這么多的崗位,應聘這個,還是那個?我們會做出決定,而很多錯誤的決定往往是沒想清楚“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現在很多講解成長、自我管理的書籍都一直在告訴我們,知道 “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么的重要。他就是你的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對你的人生予以指引。
我們會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這都是因為面臨的選擇太多,不知道如何選擇;或是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為了生存將就著。這些現象普遍存在現在這個社會。而不斷地問自己“對我而言,是么是最重要的”會幫你做出選擇,在你別無選擇時,也會讓你自信而不惶恐。
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反復問自己,總是感覺得不出準確的答案,那么該如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人生來都是帶著使命的,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在千姿變態的生活亂相中找到“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對很多人來說并不容易。我們需要的首先是知道什么東西對自己而言是不重要的,那些東西即使丟掉,我們也不會感到傷心,及時得到,也沒什么值得高興的。我相信當你回憶過往,會發現這些對你不重要的東西。那么其他的對你便是重要的,但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得到那樣東西,你會呈現怎樣的狀態,盡可能的立體和全面,那個畫面讓你越高興,越滿足,便表明他對你越重要。
同時當別人對那樣東西予以諷刺,輕鄙時,你心里會不舒服,會想跟他辯論,程度越嚴重那種東西對你越重要。
當然要想找到“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有可能用了上面的方法還未找到,那你需要反復思考,對你最重要的東西,他是會感動你的,他本是出生就自帶的,只不過你從未想起,一旦你知道了,那就代表一種圓滿,你找回他就得了。
有一種方法便是怎樣:
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你想要的東西,一直寫,越具體越好,直到你寫的流淚,那就表明你找到了“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那是一生需要回答的問題。我希望我們都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讓自己被自己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