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小雅·苕之華】
苕之華,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簡釋】
1、苕(條tiáo):植物名,又名陵苕、凌霄或紫葳。蔓生木本,花黃赤色。
2、蕓:黃盛。
3、維:猶“何”。
4、牂(臧zāng):母綿羊。墳:大。綿羊頭小角短,但羊身越瘦就越顯得頭大。
5、罶(柳liǔ):魚笱。這句是說罶中沒有魚,水靜靜地映著星光。
一說,“星”讀為“鮏(星xīng)”,小魚。魚小而少,所以不堪一飽。
1.
讀的最早的現(xiàn)代愛情詩,就是舒婷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那時還沒有見過凌霄花是什么樣子,學(xué)校附近都是櫻花,芙蓉花,還有柏樹,銀杏,梧桐,無從知道凌霄花如何的攀援,竟不受詩人的待見。
一直以為被詩人寫進(jìn)朦朧詩里的凌霄花,是來自西洋的花。后來是在圖書館植物學(xué)科的書籍中查看了凌霄花的圖片,原來凌霄花是紫葳科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莖上有氣根,攀援高大樹木可達(dá)百尺以上,故為此名。它還有很多別名:紫葳花、紅花倒水蓮、倒掛金鐘、吊墻花、墮胎花、藤羅花等。
按圖索驥地尋找凌霄花的蹤跡,尋到了《詩經(jīng)·小雅·苕之華》,原來至少兩千五百年以前,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凌霄花開了。
苕之華,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詩很短,讀下來知道并不是一首快樂逍遙的詩。“心之憂矣,維其傷矣。”憂何傷何,彼時并未探究。每天都笑個不停,合不攏嘴的好年紀(jì),哪有功夫?qū)こ钜捄薜摹?/p>
記得那一年夏天,是個雨后,去城市的老城區(qū)玩,經(jīng)過一條長長蜿蜒的胡同,胡同入口處,環(huán)繞著的就是滿墻滿架的凌霄花,它們的藤蔓纏繞交錯,翠綠的葉子遮擋著胡同入口的高大墻壁,斑駁的墻面已不可見,這就是“苕之華,其葉青青”吧。
雨后晴空,凌霄花一朵朵,一串串伸展,像極了朝向天空的小喇叭,怪不得叫“凌霄”呢。藍(lán)天白云紅屋頂,之下橙黃色的凌霄花尤為生機(jī),這不就是“苕之華,蕓其黃矣”。
低頭,是滿地被風(fēng)吹雨打墜地的凌霄花,有成朵兒的,有碎成一瓣一瓣的,零落成泥碾作塵,路過的人沒有誰會注意腳底雨后的花瓣,自顧前行。抬頭看新鮮的花朵,低頭看細(xì)碎的花瓣,那一刻真有點(diǎn)傷感了,“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2.
讀書路上,總有機(jī)緣在。
曾經(jīng)讀過的詩篇,不求甚解,后來遇到某個景象,那首詩的句子跳出來。然后得這機(jī)會重新翻書,各種資料的檢索求證,是學(xué)習(xí)體悟的過程,也是人生感慨萬千的路程。
《苕之華》的題解向來就是:這詩反映荒年饑饉。第一、二章以陵苕起興,感于花木的榮盛而嘆人的憔悴。第三章言百物凋耗,民不聊生。
《毛詩序》說:“《苕之華》,大夫閔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并起,因之以饑饉,君子閔周室之將亡,傷己逢之,故作是詩也。”從詩本身看,所寫只是災(zāi)年人民無食,難以存活,詩人面對如此現(xiàn)實(shí),痛感逢此饑荒,不如不出生為好。《易林·中孚之訟》曰:“牂羊羵首,君子不飽。年饑孔荒,士民危殆。”這是齊詩的理解,較毛說直捷了當(dāng)。
清人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里說:周室衰微,既亂且饑,所謂大兵之后,必有兇年也。人們生當(dāng)此際,“不如無生”,蓋深悲其不幸而生此兇荒之世耳。
細(xì)讀以上及其他的注解,曾經(jīng)有個疑問,詩人為何以美麗的凌霄花起興,來寫人間的荒年哀歌。
既亂且饑的景象,民不聊生,哪里還有盛開的凌霄花呢?以“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詩歌內(nèi)容推測,詩人是一位饑民,曾經(jīng)的生活還很美好,或者是一位體察民情的讀書人。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里,每逢夏季都可以看到滿墻壁,滿藤架的凌霄花。它上古的名字是“苕”,那時還沒有“花”這個字。
生逢亂世,幾多凄涼,想起大自然的“苕之華”曾經(jīng)無比繁盛,反觀人世有多絕望,不禁憂從中來,“知我如此,不如無生”。詩人竟然悲痛到如此地步,感慨道最大的遺憾是降臨此世。如果有來生,還不如去做棵植物,榮枯盛衰,盛開一時,繁華一世。
3.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這兩句被方玉潤稱為“造語甚奇”,因?yàn)椤捌妗保耘f說紛紜,多不得要領(lǐng)。
現(xiàn)今學(xué)者大都認(rèn)為,唯朱子解釋最洽詩義,他在《詩集傳》里說:“羊瘠則首大也,罶中無魚而水靜,但見三星之光而已。言饑饉之余,百物凋耗如此。”這是詩人訴說憂憤的原因,意思是說:荒年無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個大頭;打魚吧,水中捕魚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見魚。
這里為什么舉此二物?清末女詩人王照圓分析說:“舉一羊而陸物之蕭索可知,舉一魚而水物之凋耗可想。”
“人可以食,鮮可以飽。”吃草的羊都瘦成那個模樣,人還有什么可以食用?難不成喝著涼水,看著星光,來裹腹么?
這攀援而上的凌霄花,那都是過去的日子了,天下蒼生的憂苦,不知誰來救贖。
清人王引之說這首詩寫:“物自盛而人自衰,詩人所嘆也。”
在洪荒宇宙里,人和草木是平等,草木榮枯,人之生死,大自然無揀擇。智者老子看得清,冷冷地說了一句:“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留下五千字,騎著青牛,不知所終。
365天極限挑戰(zhàn)訓(xùn)練營? 第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