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點話題是吐槽陪娃寫作業的各種心酸,有的父親陪娃寫作業壓力大到給心臟搭了兩個支架,陪到腦出血。有的二寶寶媽媽不敢陪大寶寫作業,怕二寶寶沒飯吃,等等。于是有人形象地戲謔陪娃寫作業“不寫作業兒孝母慈,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寫作業真的那么難嗎?
答曰“難于上青天”。個人認為寫作業只是你和你家娃娃交流的一個方面。如果這個方面交流不好,那其他方面也會出現問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越來越多。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幸福地陪娃寫作業,共度余生?這就需要我們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把功夫下在平時,而不是寫作業時雞飛狗跳。
經常聽到有寶爸寶媽,看到孩子寫字亂或者錯了不該錯的地方,就拔地一聲吼,把這個錯誤的地方給我寫五遍,亦或責備你是干什么吃的。
試問一下,你聽到以后會作何感想?同理,你對作業還會產生興趣嗎?
曾經遇到過一件奇葩的事情,下班的回家的路上,在學校門口遇到一個大哭的小男生,大概七八歲,一直哭喊著叫媽媽。詢問孩子爸媽及家庭住址,孩子也說不上來爸媽的手機號及家庭的具體住址,哄著孩子邊玩邊等家長,差一點就想報警了。這時孩子的媽媽騎電車返回來找孩子,一問情況才知道,原來孩子太調皮沒按時完成作業,生氣的媽媽在大街上把孩子暴打一頓,并撇下孩子就走了,美其名曰嚇唬嚇唬孩子,讓他吸取教訓。作為一個寶寶的媽媽和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是徹底無語了,這教育手段、這溝通方式有效嗎?
不言而喻這種懲罰不但無效還會取得適得其反的作用。沒有溫柔,媽媽只能是河東獅吼,沒有關愛,溝通只能零效果。
看過《西游記》的我們都知道,孫悟空最害怕唐僧念緊箍咒,這也成為唐僧的殺手锏,試想一下,緊箍咒是不是只起到一時的作用,而沒有永久的效果。所以在孩子的面前不要碎碎念,今天你怎么了,明天你又怎么了,久之,孩子會起厭煩心理的。
我同事最近遇到了一件頭疼的事情,事實上也比較簡單。班里有一個小女孩經常逃課,他就和家長聯系,家長表示很抱歉,自己對于孩子無能無力。在家中只要自己和孩子溝通,必將引起一場大戰,最后的結局是女兒和自己大吵一架,自己控制不住打女兒一頓。要知道女兒已經上高中了,家長仍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最終孩子接受了學校的心理輔導,為孩子和家長打開了心結。重要的原因在于孩子無法忍受每次回家,母親雷打不動的碎碎念和批評。
只一味地考慮到自己嘴的痛快,而沒有理解注重孩子的情緒變化,溝通注定是無效的。
有個醫生朋友今天急診,有一個15歲的男孩獨自來急診,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心翼翼的問孩子的情況。孩子悄悄地說,華法林是治什么的藥?他自己吃了半瓶。朋友不敢大意,立即聯系搶救室,上報主任,為其洗胃、解毒等,同時聯系家長。一個小時后孩子脫離危險,在醫生的溝通了解下得知,男孩父母離異,自己和爺爺奶奶生活,和爺爺奶奶的關系也不是很好。孩子意識到自己做的是傻事,并且嘗試去和家長解開心結。
這些我們都好像看到孩子更傾心于向陌生人傾吐自己的心聲。這是因為陌生人不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不會一味的批評他。甚至有時和他產生共鳴,其實這就是溝通。
溝通中應該有關愛、回應、溫柔、堅定。帶著愛與孩子相處,善與傾聽孩子的心聲,并作出積極有效的回應。面對孩子不好的習慣溫柔地指出,但絕不縱容,而是堅定地知道改正。這就是積極有效的溝通——溫柔而堅定,愛與回應。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我真心認為沒必要天天和陪寫作業死磕。學生的重點放在課堂、放在學習習慣,放在平時。如果家長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家長會真心感動孩子。孩子自我感悟到學習的重要性,認真對待每一項作業,那么陪寫作業,難乎?
嘗試帶著愛,溫柔堅定地對待孩子,那么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會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