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志
????????大家知道,比特幣系統的穩定,是因為有大量的礦工在不斷地工作,但是大家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比特幣被全部挖出,礦工們怎么辦?比特幣后續的穩定誰來維持?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枚。當一個塊被成功算出,幣就會以挖礦獎勵的形式發放給成功“爆塊”的礦工。比特幣區塊獎勵擁有每四年減半一次的機制,算下來,大約要到2140年所有的比特幣才會被挖完。因此,在我們有生之年,根本不用擔心比特幣被挖完這件事。
????????但假設真的到了那一天, 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機制已經無法提供豐厚的回報時,礦工就不會挖礦了嗎?
????????事實上,挖礦成本是不固定的,單獨計算爆塊獎勵也是不科學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挖礦難度雖然只增不減,但會受全網算力的增長速度快慢,影響調整周期長短。如果挖的人多,成本自然高,挖的人少,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其次,不同地區的電費成本不一樣,有的地方甚至能拿到接近免費的電,功耗成本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我們要明確一個原則,只要仍有利潤可圖,挖礦就不會停止。
????????其實,從比特幣的發展歷程來看,真正影響礦工是否繼續挖礦的因素,并非是否有礦可挖,而是挖礦的收益如何。在比特幣交易量增加、手續費升高;或者比特幣價格升高的情況下,挖礦收益可觀,礦工們的投入熱情都會相應高漲。那么,只要比特幣價值還在,不管何時挖礦都會有利潤,總有礦工不會關停手中的機器。
????????很多人之所以會有“2100萬枚比特幣挖完就沒收益”這種顧慮,主要是誤以為礦工收益的唯一來源是“爆塊”獎勵。但實際上,礦工的挖礦收入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區塊獎勵,從最初打包一次交易開始,每四年減半一次。而另一部分則來自交易手續費。
????????為了保證自己的交易能夠盡快被礦工確認,交易者們通常會額外付給他們一筆手續費,手續費越高,交易被優先打包的可能性越大。而手續費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高轉賬門檻,防止區塊鏈中充斥垃圾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勵礦工競爭記賬,使他們在比特幣全部被挖出之后,還能夠繼續為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提供算力保障。
????????這一點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中,關于激勵機制的描述中也可以找到原文:“只要既定數量的電子貨幣已經進入流通,那么激勵機制就可以逐漸轉換為完全依靠交易費。”也就是說,就算所有的比特幣都發行完畢,只要有足夠多的交易需求,礦工們就有理由繼續挖礦,并能從中獲得收益。
????????目前,很多礦工習慣性以當前幣價為參考計算挖礦收益。有一些礦池甚至采用貪心算法,一直把算力集中來挖“最有利可圖的幣”,也就是目前兌換美元價值最高的幣。但是事實證明這種貪心算法并沒有比一直挖一種幣的好到哪里去。為什么呢?因為挖礦本來就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游戲,幣是可以儲存的,也就是說,每個礦工都有自己對于加密數字貨幣前景的判斷,大多數礦工會在自己認為幣價達到自己心理價位的時候賣出。
????????也就是說,假如今天比特幣跌到1美元,只要有礦工相信,未來比特幣依然能夠漲回去,那么他們就不會在乎眼下的虧損,而是會繼續的挖下去,以待合適的時機賣出。所以,我們完全不用擔心比特幣會因礦工的轉行而消失,況且,比特幣距離挖光還早著呢!
? ? ?? 作者簡介:李偉志,職場作家、職業生涯咨詢師,20年的IT經驗,區塊鏈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