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成就了重慶這座傳奇的城市,而不遠的地方,也有兩江交匯的城市,這就是涪陵。1月26號,暫別了同事,我來到涪陵這座小城,這里是烏江和長江的交匯處,坐上一班橫穿城市的公交車,開啟旅程!
一 入城
李渡是涪陵給我的第一印象,兩岸層疊著的平房,裊裊煙霧升騰……來不及細細品味,司機師傅開過了橋。我心里涌起一陣陣激動:我來對了!
禍兮,福之所系。打開我的出行首輔:百度地圖,輸入“清真”,我居然搜不到任何信息,涪陵是去過城市中唯一一個沒有清真寺和蘭州拉面的地方,欲哭無淚啊,我似乎聽到了餅干和葡萄糖口服液的召喚。真是百密一疏啊
福兮,禍之所倚。之前勾兌(四川話)了一位師范大學的涪陵妹子(姑且叫她盈盈吧),順利約出一起耍,這也是我第一次攜美同游,心里棒棒噠……
楊陵,江陵,廣陵……一般叫陵的地方都是風水寶地,涪陵山水之風光旖旎令人神往,可惜再好的相機鏡頭也比不上眼睛的晶狀體……盈盈帶我來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兩江廣場,這里,清澈泛青的烏江水和翠綠浩蕩的長江交匯,兩江交匯處涇渭分明,陰陽相隔,不失為一奇也。
二 武陵山大裂谷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我和盈盈就坐上班車進山啦,這里是新開辟的景區,加上冬季太冷,整個武陵山大裂谷就被我們包了場,現在,整個大山都是我一個人的。
山之聲。如果沒來過這里,你永遠都不知道什么叫寒山寂靜。安靜到可以聽見幾百米外的腳步聲。音箱的位置設計也絕對出自高人指點,播放著的(高山流水)正好在峭壁的作用下,更顯悠揚和高雅,閉了眼,即刻就有羽化登仙之感……玩過那么多hifi效果的耳機,這種音效還是難以企及的,這份享受要得益于方圓幾公里沒有其他人。
山之色。山腰以下煙雨蒙蒙,山腰以上卻是銀裝素裹。由于幾乎沒有游客,任意一眼都是一幅山水圖,這樣的vip感受也就只有在冬季才能欣賞到吧
山之神。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看看這六公里的棧道,裂谷內的老君洞應該是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關于夢境的實景寫照: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 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山之靈。結束參觀后,要從谷底地縫穿隧道而出,隧道大約一公里,景區美其名曰“穿越2.5億年回到現代”(裂谷形成于2.5億年前),我們費了好些腳力都望不見隧道盡頭,好不容易看到前方若有光,盈盈對我說,“我已經和你一起走過2.5億年啦!”
三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以前是涪陵最重要的地標了,這塊江岸的礁石上刻錄的是東方神乎其神的水文監測巔峰水平,“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其中就有舉世矚目的石魚,古代先民通過長期對枯水周期的認識,經多年觀察并掌握了枯水變化規律,其結果是石魚水標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極枯一次,從無失誤。不少細心的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的距離用尺測量出來,刊刻在石梁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有人站在舷窗前看得那么仔細認真,當然也就會有人靜靜體會這一刻,跨越千年的玄妙,一切都是美好的夢……
可惜的是,由于三峽工程,白鶴梁被永遠淹沒在江水之下170米的地方,失去了千年以來的測量功能。后人要想見識古人神奇的水文測量技藝,只能潛入170米下透過一方小小玻璃窗來緬懷過去,向古人致敬……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我還會再來這座小城,一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