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吃在廣東,這說法可真不是浪得虛名的。廣東各地的美食,真的太多啦!今天,小編掰掰一些廣東代表性美食榜單,大家快來圍觀,看看你喜歡的美食上榜了嗎?
01.廣州
蝦餃
水晶蝦餃,外皮雪白又有點透明,幾乎可以看到里面大大只的鮮蝦餡兒。吃起來,外皮是柔韌的,餡料Q彈有嚼勁,超贊!
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創造的,當時是水上人家用新鮮打撈的魚蝦蟹蜆螺等,雜七雜八,匯入一煲粥里熬出來的,由于食材新鮮,粥水都鮮甜無比。雖然現在的艇仔粥一般是在陸上食用了,但是艇仔粥的鮮甜口感仍在。不同的店家,艇仔粥的制作材料略有差別,一般有新鮮的河蝦或生魚片、魷魚絲、海蜇、叉燒肉、豬浮皮、炸花生、雞蛋絲、油條、蔥花、姜等,再加上清香綿滑的粥底,口感豐富獨特。
布拉腸
起源于老西關的布拉腸,不同于平常我們看到的抽屜式腸粉,其制作方法是將米漿澆在特制的棉布上,放上豬肉、蝦仁、牛肉、叉燒肉或雞蛋等餡料,上籠蒸熟后用刮刀卷成長條刮下來,接著切段裝碟,再澆上特制的鼓油汁即可食用了。這個布拉腸,素來以 “ 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 著稱。
牛雜
在廣州,你會發現大街小巷里總有一家牛雜攤。這些看似簡單的牛雜,實際上用料卻十分繁雜,各種香料、醬料完美得融合在牛雜湯中,一口牛雜、一口蘿卜、一口面筋,鮮美可口,回味無窮。
02.深圳
龍崗三黃雞
龍崗三黃雞是遠近聞名而又有悠久歷史的特產,據傳名字由朱元璋欽賜,其樣貌特別(“三黃一須”即嘴黃、毛黃、腳黃并有胡須),相較于其他品種的雞肉,其肉質豐厚、嫩滑,更容易進味。在烹調手法方面,以黃燜和瓦罐煲湯為主、這樣做出來的三黃雞色香味俱全,且營養成份極易被人體吸收。
西鄉基圍蝦
基圍蝦是深圳西鄉鎮創匯的主要水產品。西鄉產的基圍蝦體積較小,狀如中指,全身透明略帶麻點,蝦皮特別薄,肉質非常細嫩,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經常食用基圍蝦具有明目潔齒、養顏健身、益壽延年的功效。
福永烏頭魚
深圳烏頭魚主要產自西部合瀾海域咸淡水交匯處,以福永烏頭魚最為著名。烏頭魚又稱“新魚”,體形較小且呈圓形,最重不超過半斤,全身只有一條脊骨,肉多骨少,便于食用,而且肉味鮮美。
03.珠海
斗門河蝦
河蝦,又稱大頭蝦,青蝦等,其殼薄透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一種含有多種維生素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食法以蒜蓉清蒸或白灼為主,吃起來肉質嫩滑,清甜美味。
斗門重殼蟹
重殼蟹又稱松殼蟹,是蟹中珍品,是珠海“四大美食”之一。重殼蟹是奄仔蟹在脫殼時被捕捉回來的,具有硬軟兩層殼,蟹體結實豐滿,色澤光亮,肉厚膏黃。且因為脫殼前的奄仔蟹要吸取大量的營養,所以重殼蟹的營養成份也非常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是滋補佳肴。
橫琴蠔
珠海橫琴蠔因其生活地橫琴島而得名。橫琴蠔生長在咸淡水域,有適當的陽光照射,漲潮的時候,水能蓋住,退潮的時候,能露出來曬曬太陽,因此生長在這里的橫琴蠔肥碩鮮美,鮮嫩清甜,素有“海洋牛奶”之稱。
南屏脆肉鯇
南屏水庫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滿足脆肉鯇培養條件。這里出產的脆肉鯇,味道更為鮮美,肉質清脆爽口,適合多種烹調制作方法,生炒、蒸、燉、火鍋等各具風味。
04.汕頭
蠔烙
蠔烙由雞蛋+粉漿+生蠔煎制而成,外皮酥脆,蠔肉鮮嫩多汁,食用時再蘸以魚露、辣椒醬等醬汁,吃起來香脆滑嫩,美味至極。
牛肉粿條
在潮汕地區,粿條有超多種吃法,但最具特色的還是牛肉粿條,牛肉新鮮,粿條綿彈,湯底清甜,超贊。
鹵味
潮州鹵味品類豐富,有鵝、鴨、豬腳、豬皮、豬腸等,鹵煮而成,肥而不膩,軟而不綿,回味幽香。
05.佛山
姜撞奶
順德姜撞奶是以姜汁和牛奶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種甜品,味道香醇嫩滑,甜中帶微辣、風味獨特且有暖胃作用。
陳村粉
陳村粉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大約在清末民初,順德陳村人黃但創制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當地人稱之“粉旦(但)”。此后,他們將粉賣到外地,外地人以“陳村粉”命名。
陳村粉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米香味濃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7毫米,而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柔韌性十足而又嫩滑。
釀扎蹄
一般是把豬蹄切成薄片,外面一圈豬皮色澤金黃,里面的肉呈油亮的淺褐色。用芥辣和醬油、蔥、蒜蓉等做調料后,夾一片入口,輕輕咬下去,感覺豬皮爽嫩,嚼起來有一些彈性,而里面的肉松脆,滿口生香。
盲公餅
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是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吃起來甘美酥脆,美味可口。
06.韶關
布袋鴨
選用一只肥鴨,將其宰殺后拔掉鴨毛,從頸側處剪開二寸許的大口,將內臟取出,并清洗干凈,并灌入對蝦、魷魚、瘦豬肉、冬筍、香菇等食材和調料,然后用線把切口縫起來,保持鴨體的完整性,接著把它放到蒸籠中蒸煮至熟,最后切開縫線,連肉帶餡一起吃,就能嘗到肥嫩醇厚、鮮香嫩口的美味了。
鵝醋缽
鵝醋缽,是一道在韶關沙田鎮傳承已久的美味佳肴,為粵北山區獨有之肴,擁有著“韶關十大傳統美食”稱號。鵝醋缽的制作,一般選用當地農家自養時間超過120天的非飼料鵝,用鵝血和醋制成鵝醋,再加上酸爽可口的酸蕎頭,一起煸香后放進瓦缽中燉煮。這樣做出來的鵝醋缽,色澤光亮誘人,味道酸甜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龍歸冷水肚
龍歸冷水肚是韶關曲江龍歸鎮的特色菜之一。這道菜其實是用新鮮的豬肚制作而成的,經堿泡、水煮、冷水浸泡等工序,豬肚表面色澤潔白,肉質漲大肥厚,一口咬下去,香郁酥嫩又極有嚼勁。
樟市黃豆腐
樟市黃豆腐保留著古石器時代的傳統制作,鹽魯凝塊,表面配上野生的黃梔子汁上色,既去除了豆腐的腥味又使豆腐顏色更加鮮亮,可釀可燜可炸,不同做法不同口感,但出品都非常贊。
釀豆腐
這是韶關南雄的特色名菜之一,多用油豆腐包來釀,餡料豐富多樣,有香芋、小蝦米,臘肉、香菇、香菜等,釀好蒸熟再配上當地辣醬,口感一流,香嫩美味。
瑤山臘肉炒石韭
在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有一種特色野菜,它“像韭非韭、似蒜非蒜、如蔥非蔥”,生長于南嶺深山水涼處,以其游離于三菜之中,又獨攬三菜風味的獨特滋味,成為了深山瑤胞們的天賜美食,這種野菜就是石韭。
瑤山臘肉炒石韭是瑤家獨具風味的傳統菜式,臘肉肥而不膩,石韭香飄遠溢,聞者胃口大開,嘗之清香可口,多吃還不上火。
爆炒山坑螺
到韶關乳源一定要吃爆炒山坑螺,生長在瑤山清明如鏡山坑小溪之中的山坑螺,清甜爽口,肉厚無籽,爆炒時,放入青椒、紫須、姜、蔥等配料,炒出來鮮香無比,讓人垂涎三尺。細細品嘗,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
07.湛江
炭燒生蠔
湛江的生蠔,勝在味鮮,個頭倒不一定很大,咬下去肉質緊致而富有彈性,甘香和清甜滿口且價格便宜。
八寶飯
八寶飯,是1922年在吳川梅錄鎮創制的,參照宮廷八寶飯,結合吳川的本地特色改制的,有咸和甜兩種口味。
海蜇
湛江海蜇以吳川海蜇尤為出名,以色澤光亮、肉實肥厚、鮮美松脆、入口香爽而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08.肇慶
肇慶裹蒸粽
裹蒸粽,是肇慶的傳統特色小吃。肇慶人制裹蒸粽非常講究,一要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的冬葉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選用上好糯米和當年綠豆; 三是做餡的豬肉以肥瘦相間的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調料,以使餡味醇香、肥而不膩。制作過程中,需先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來;然后把裹蒸放到鍋里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為止,吃起來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鼎湖上素
鼎湖上素原為鼎湖山慶云寺的傳統名菜,創制于明朝永歷年間,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其原料選取上好的三菇(冬菇、草菇、蘑菇)、六耳(雪耳、木耳、榆耳、云耳、砂耳、桂花耳)以及發菜、筍干、腐竹、粉絲、黃花菜等,用鼎湖水將其浸發、洗凈,再加上配料,逐一煨制炮制而成。食時鮮嫩滑爽,清香四溢,健康清淡,乃素菜上品。
四會茶油雞
茶油雞是肇慶四會最出名的特色菜,做食材主要有野山茶油、土雞、辣椒、大蒜、麻油、鹽、蔥、醬油、味精、姜片,胡椒粉、米酒等。其中,采用的野山茶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且不含膽固醇,更具有生津通絡、活血解毒的功效。故而,茶油雞吃起來會有一股特殊的清香,雞皮金黃香脆,雞肉鮮香嫩滑,讓人回味。
09.江門
臺山黃鱔飯
臺山黃鱔飯已有100多年歷史,它以本地黃鱔和優質大米為原料制成,口感松軟,味道鮮美,享譽海內外。
糖糊
由粘米粉+黃糖+臘肉+油+花生碎制作而成。高糖分、高熱量,可能會很膩,通常一小碗都很難吃完,不過真心美味煮起來也比較費勁。
江門陳皮宴
江門本地人歷有把陳皮作為烹食的原料,因陳皮有特殊芬芳香味和藥用價值,制出如陳皮鴨湯、陳皮煮魚干、陳皮排骨等菜式,味道過齒留香。
司前溫蛋
將雞蛋煮到半熟后剝殼,加入各種香料繼續熬煮半個小時。煮好的溫蛋色澤誘人,讓人食指大動。
10.茂名
簸箕炊
簸箕炊,因盛放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中而得名。在制作中,需要先將磨成槳的米粉放于簸箕當中,待一層熟透后再逐漸添加,及至三層或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將其剮成格狀,在表面淋上香油、芝麻、蒜蓉醬等即可,吃起來口感細膩富有彈性,讓人回味無窮。
筆塔
筆塔,即煮熟的小魷魚,久負盛名,看到就想吃,可以油爆或者椒鹽等。以帶籽為上品,魚籽塞滿了肚子,漲鼓鼓的,其鮮美的程度也是絕頂,是茂名下粥名菜之一。
化州橘紅
化州橘紅,經過九蒸、九曬、九烘等傳統工藝制成,天然無污染,外表呈橘紅色,味道清香回甘,能有效地祛痰止咳,獲有“南方人參”和“一片值千金”的美譽。
11.惠州
梅菜扣肉
梅菜是惠州傳統特產,色澤金黃,香氣撲鼻,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據說它與鹽火局雞,釀豆腐同時被稱為“惠州三件寶”。梅菜扣肉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膩人,深受人們喜愛而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
斂糕
斂糕,惠州話讀作“斂校”,是一種在傳統風俗禮儀中的專用食品。惠州風俗,喜事要蒸紅斂糕,喪事蒸白斂糕;出生滿月,外婆要蒸紅斂糕祝賀;新婚回門,外家要蒸紅斂糕作為回禮。此外年節的“觀音做會”,也要蒸斂糕。斂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后用水調勻,加上糕種,而后制成餅狀蒸熟。紅斂糕是米粉用水調勻時另加了花紅粉,使斂糕呈紅色。
橫瀝腸粉
惠州民間流傳著一句話:“來惠州沒有吃過橫瀝湯粉,就等于沒來過惠州”。可想而知,橫瀝湯粉在惠州人民心中的重要性。順滑的河粉,配上鮮嫩豬腳、鹵蛋牛腩,泡在醇厚蝦味與胡椒味相得益彰的湯底中,湯味香濃,讓人嗦一口就上癮!
阿嬤叫
阿嬤叫為惠州傳統的油炸類風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惠州老城區的小巷口,常見簡單的爐灶支起油鍋,以白蘿卜絲、蝦米、肉粒,和以調好味料的面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狀,外酥內軟,有蘿卜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
釀春
在惠州話中,“春”就是蛋,釀春即為釀蛋。將剁好的肉餡釀入蛋黃中,再將釀好的蛋放進湯底滾熟,搭配醬油等調料食用,蛋中有餡,風味獨到,是最能體現惠州人高超釀技的一道名菜。
12.梅州
腌面
腌面可以說上是梅州的代表小吃了,客家人早餐的標配。制作腌面,需要選取手工制作的精大面條,用開水煮熟后撈起,加拌豬油、炸香的蒜仁及蔥粒,再配少許魚露即可,吃起來肥而不膩,清香爽口。
捆粄
長得有點像腸粉的捆粄是豐順人民智慧的結晶,米粉里面裹著足足的菜料,肉末、豆干、韭菜、胡蘿卜、咸菜、豆角、土豆等,自行搭配,總有一款合你胃口!
釀豆腐
釀豆腐是客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再把剁成碎粒的香菇、魷魚、蝦仁、豬肉、少量咸魚等做成的餡"釀"入其中,并加上蔥花,香油等調料,盛在雞湯瓦煲內燜煮至熟,這樣吃起來,口味鮮美,湯汁醇厚,鮮嫩滑潤,味道一流!
鹽焗雞
經過特制調味料腌制的農家雞,用紙包好,放入炒制好的砂鍋鹽堆里焗制至熟。這樣做出來的鹽焗雞,味香濃郁,皮爽肉滑,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
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以香為主要特色,方圓幾十里都能聞香識酒。娘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或高粱,以天然微生物純酒曲發酵而成,有活氣養血、活絡通經、補血生血以及潤肺之功效。
13.汕尾
牛肉餅
牛肉餅選用新鮮的牛腿肉,加上適量的配料,經傳統的手工制作而成。牛肉餅不同于牛肉丸,不是圓的是扁扁的,而且它最吸引人的關鍵就在于它的湯,其誘惑人的全部功夫就在于它的一碗湯。牛肉餅湯,手打牛肉Q彈很香,湯里放胡椒面,具有驅寒去濕熱的功效,味道也一級棒!
小米
小米是選用上等的蕃薯粉、精選的五花肉、大地魚粉、鹽、糖、等配料,經傳統的工藝制作而成的餃子,海豐方言叫“小米”。制作方法:用薯粉透上適量開水攪勻制作成餃子皮,然后用選用精選的五花肉,加上適量的大地魚粉和配料,做成一個個像小荷包狀而成餃子。蒸熟以后醮上特制的佐料,吃起來很美味可口。打開鍋蓋的那一刻,熱氣騰騰,馨香撲鼻,一顆顆飽滿而晶瑩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讓人流口水了。
菜茶
作為汕尾的傳統小吃,菜茶屬于一道節日美食,通常在汕尾當地的“男丁節”品食或者生男孩之后宴請親戚好友,因此也成為“男丁茶”。它用料取材范圍比較廣,基于蔬菜類、魚蝦類、香腸、臘肉、炒米、高湯(可以是骨頭湯,或者雞湯等)等食材,根據自家情況而烹制。味道有炒米的米香和各種蔬菜香,以及魚蝦肉類的鮮美,相當可口。
咸薄餅
把豆芽、芹菜、蒜、蔥等炒熟盛起,再把鮮墨魚、豬肉、臘腸、蝦肉等炒熟,加入適量的生油、鹽、調味精等,然后再把蔬菜、海味、肉、調味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炒熱盛起,就可以做內餡,用四到五塊薄餅皮包上就可以吃了。
14.河源
豬腳米粉
這是河源人從小吃到大的一種食物。胡椒味濃郁的豬肉清湯做湯底,燙入河源的霸王花米粉,夾幾塊經過白鹵的豬腳,撒上蔥花,就是一碗豬腳粉了。吃起來,豬腳肥而不膩、脆而不硬的,搭配上軟硬適中的米粉和濃郁的湯底,味道簡直一流。
九重粉
用菱形的粉皮,一薄層一薄層重疊在一起,一共九層,入口軟綿,味道鮮而香,吃起來很爽口,在吃的時候先一層層的撕開,淋上醬油和辣椒醬,再搭配蝦米炸腐竹皮,送進口中的是米漿和蝦米炸腐竹皮香軟脆的完美結合。
牛筋糕
是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的特色小吃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牛筋糕韌而不硬,軟而不爛,香甜可口,入口有一定的嚼勁,口感細膩,Q彈不饞牙,老少皆宜,回味悠長,因其口感像牛筋一樣有韌性而得名。
15.陽江
魚瑪
魚瑪是陽西一種常見的地道美食,之前主要用蝦肉做餡而被稱為蝦瑪,如今餡料的種類豐富了,除了蝦肉還用到了到蠔、魷魚、海魚肉、生魚片等海產品,就改稱了魚瑪。
魚瑪的做法不復雜,先將蝦或蠔等去殼,用油鹽放到鑊里稍微炒一下拌一下,然后就將拌好的餡料裹一下粘稠適中的粉漿,放到熱油中炸熟即可。剛炸好的魚瑪香味誘人,爽脆可口。
豬腸碌
豬腸碌,是陽江著名的傳統特色小吃。它的做法是先把豆芽、河粉等炒熟作為餡料,然后取一張完整的河粉作皮,把做好的餡料包卷起來,上碟時切段,擦上熟豬油、芝麻,再加點靈魂辣椒醬即可。這樣,豬腸碌吃起來咸中帶香,十分美味。
程村蠔
陽西有多處蠔產地,分別是程村、溪頭、儒洞、沙扒、織篢等地。其中,程村蠔場出產的蠔最為出名,與其它地方生產的蠔豉有明顯區別,體型龐大、色澤光潔、肉鮮味甜、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等,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砵仔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缽仔糕是甜甜的,但是陽江的缽仔糕卻是咸咸的。先把米磨成漿,然后上鍋蒸熟,再淋上花生蒜油、秘制醬油、花生粉末等調味品即可食用。這樣做出來的缽仔糕,吃起來既有蒜的香味又有花生的味道,再加上米糕的軟滑Q彈,口感非常獨特。
狗俐仔
狗俐仔,因形似狗的舌頭故得此名。它是一道陽江糕點,主要是用雞屎藤的嫩莖葉加糯米粉揉制而成,具有消暑去火,消熱解毒功效。
豆豉
豆豉,是陽江特產,是我國傳統發酵豆制品。它的原材料主要是陽江本地區所產的黑豆,加上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作而成。
陽江豆豉顆粒適中、皮薄肉多,色澤烏黑油潤、豉肉松化、豉味濃香,風味獨特且富于營養,是蒸魚、肉、排骨和炒菜的調味佳品。
16.清遠
白切雞
說到清遠美食,我們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想法,幾乎都是清遠陽山走地雞!畢竟那雞多為放養,肌肉豐滿,皮爽肉脆,鮮嫩美味,讓人吃過翻尋味。
用清遠走地雞做成的白切雞,最大程度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食用時佐以姜蔥蒜蓉或紅蔥頭醬油等蘸料,口感獨特,瞬間征服你的味蕾。
洲心燒肉
從清代開始,洲心燒肉便聞名遐邇了。經過農家土窯的古法炮制后,洲心燒肉皮酥肉嫩、肥而不膩,深受村民們的追捧。
刀切糍
這也是清遠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之一,將粘米團切成條狀后,放入鵝湯中烹制而成,入口是滿滿的鵝香味。
九龍豆腐
由優質的山泉水制作而成,細若凝脂,吃起來嫩滑鮮甜,豆香盈口。
17.東莞
燒鵝瀨粉
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以優質大米制成,具有潔白、細長、堅韌、爽滑的特點,具有長長久久,多福多壽的寓意。燒鵝瀨粉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要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用豬骨熬制的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美味誘人。
萬江腐竹
腐竹,其諧音就是“富足”,是東莞歷史悠久的傳統食品之一,始創地就在萬江。在萬江新村,當地的村民卻堅持以人手制作出優質的腐竹。
新村腐竹制作技藝作為萬江區寶貴文化遺產,已于2014年成功申報東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龍麥芽糖
石龍麥芽糖主要原料并不是麥芽,而是糯米。東莞糯米米質特別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好。
虎門蟹餅
虎門靠海,海鮮出名,虎門蟹餅就是其代表菜肴之一。該菜選用虎門盛產的青蟹,個大肉肥。在做法上,不同于任何一種蟹的做法。先將蟹切開洗凈,用鮮豬肉、鮮蛋、姜蔥調味料,拌勻剁爛,用碟盛好,放入鍋煲內蒸,飯好蟹熟。蛋、蟹、肉三者兼有的香味濃郁撲鼻。
18.中山
石岐乳鴿
石岐乳鴿,是中山籍華僑從國外引進的優良鴿種與中山石岐的優良鴿雜交后孵育出來的一種乳鴿,以體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且烹制方式多種多樣,有紅燒乳鴿、脆皮乳鴿、明燒乳鴿、松江乳鴿、江南白花鴿、油浸乳鴿、白切乳鴿、豉油王乳鴿等,其中,以紅燒乳鴿最受歡迎,色澤金黃,皮脆肉滑,骨軟味美,妥妥的人間美味!
東升脆肉鯇
位于中山北部的東升鎮,享有“中國脆肉鯇之鄉”的美譽。
平常,我們多用肥美鮮嫩之類的詞匯來形容魚的美味,但是,說到中山脆肉鯇,更多的是肉質結實、清爽、脆口。這是由于其獨特的養殖環境和技術,當鯇魚養至5-7斤重時,將會轉移到25 °C以上的環境中,經過120天以上的蠶豆喂養,魚的肉質會發生質變,蛋白質較普通鯇魚高12%,脫離普通鯇魚轉變為脆肉鯇。
脆肉鯇的吃法眾多,砂鍋、冰鎮、生焗、香煎、蔥燒等等。小編最愛的是脆肉鯇火鍋了,魚肉耐煮不爛,一口咬下去,爽脆彈牙,清香鮮甜。
菊花肉
中山小欖地區盛產菊花,民眾多利用菊花來烹調菜式,菊花肉便應運而生。選用優質的豬肥肉,經細致加工后將膩質去掉,切成薄片后,用糖腌制成“水晶肉”,然后再拌一層半鮮半干的糖漬菊花瓣,菊花肉便制作完成了。這道菜看似肥膩,但給人的口感確實爽而不膩、清甜可口,非常美味。
小欖炸魚球
中山所產鯪魚,尤為肥美。把鯪魚肉與秘制配料、豉肉、生粉、金蒜等一起,手打攪拌至起膠,再擠成球狀下鍋油炸,炸至金黃色撈出。剛炸好的魚球完全沒有魚腥味,外酥里嫩,爽口彈牙。用生菜葉包裹著魚球,再蘸上小欖獨有的蜆蚧汁一起吃,口感和風味更為獨特。
中山粉果
中山粉果是中山地區的傳統點心,歷史悠久,以金吒為代表,還有角仔、葉仔、紅棗餅等類型。
粉果制作精細,以澄面、生粉、水、豬油、精鹽拌勻搓皮,以叉燒、瘦肉、冬菇、筍、鮮蝦配以生抽、白糖、味粉、蠔油等調味品為餡料,包制得滿而不實,形似欖核,搖有響聲,烹煮后肉鮮皮脆、味道鮮美、風味獨特。
19.潮州
牛肉丸
潮州由手工捶打而成的牛肉丸,就如《食神》影片里展示的可以當成乒乓球來打的“爆漿瀨尿牛肉丸”一樣,Q彈勁道,口感爽脆,鮮美馨香。
腸粉
潮式腸粉,有別于廣式腸粉,加入了眾多潮汕特色的吃料,如咸的有豬肉、牛肉、蝦仁、蠔、豬肝等,甜的有糖浸蔬果等,然后再配上潮汕特色的醬料,口感出眾,自成一派風格。
咸水粿
用米漿做成粿皮,狀如小碟子,中間盛放著菜脯,咸香有嚼勁。
20.揭陽
炸豆干
豆干是普寧獨具風味的食物,久負盛名。其制法是用大豆磨漿,加上少許薯粉、石膏等原料配制蒸熟包成方塊狀,色呈白、黃二種,每塊重約50克。烹飪方式主要有煎、焗、炸。浮油豆干其皮酥脆,肉嫩滑,清中帶香,蘸以辣椒或者蔥蒜鹽水,更覺可口。
隆江綠豆餅
這是廣東省揭陽市著名特產,又名神仙眷侶餅,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其用料精細,制作講究,以其酥皮清晰多層、入口即融、餡心冰甜而聞名。成品呈淺黃色,無殼、無粒、無雜質,松軟可口,餅皮由多重薄皮疊成,色、香、味俱佳。
尖米丸
這是用潮汕優質稻米做成的圓形兩頭尖的米類小吃。糯米、尖米,均為大米。烹調工藝講究"清、鮮、巧"風格。丸體佐料保持新鮮,先將丸體在清沸水中泡過,再匯入滾燙的豬骨原味湯,加上肉片、魷魚、墨魚脯、蝦仁之類佐料,調以魚露、胡椒粉之類配料,最后,在清湯面上撒下幾片青翠的香菜或蔥珠,與潔白的丸體和鮮艷的肉片,構成和諧的色調,清美的味道,美觀的造型。
21.云浮
茶洞豆腐
這是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的特色小吃。云浮屬石灰巖地形,水質含鈣豐富,茶洞豆腐用優質黃豆和山泉水精制而成,極具地方特色,食之豆香純正,滑嫩清香,營養價值高。
新興涼果
新興涼果有近百年的歷史,已形成了多種口味的即食型干果制品、蜜餞果脯、罐裝腌制品等系列產品300多個,產品暢銷海內外。
羅定涼亭土雞
聽說這是廣東最好吃的雞肉之一,肉質細嫩、肉味香濃,湯汁甜爽口、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