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在武漢工作。
那個時候,ATM機器還可以取出50元的人民幣,那個時候,街邊攤攤的炒飯和炒面兩塊錢可以買到;那個時候,我錢包里面的300塊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都還有結余;那個時候,為了省錢,我和室友合租在公司附近的地下室,長期潮濕的環境下,某一天驚恐的發現,我心儀的皮手套全部長了綠毛毛。那個時候,收入很少,有人請客吃一頓肯德基或者必勝客都要開心好幾天;那個時候,我對金錢的希望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超市里,想買什么買什么......
現在回想起來,年輕時候的愿望是如此單純可愛,吃的好一點,就能得到極大地快樂。大學的時候,我室友的姐姐來學校看望她,順便邀請我們全寢室的姐妹們吃飯,就在學生食堂的小巷子里,姐姐挑了一家看起來比較干凈的餐館,點了很多平時我們都舍不得點的葷菜,那一頓飯我們吃了7-8個菜,4個女生吃得扶墻而出。結賬的時候,看著姐姐給了66元,我們心想,讓姐姐破費了,特別不好意思,姐姐說:“哇!太便宜了!以后我也要常常來學校吃飯哦,好吃又便宜。”當時,我們都感覺,上班的感覺真好!能痛快淋漓地花銀子的感覺真好!
我表哥曾經對我說,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這是他在我初中的時候告訴我,我記下了“體面”這兩個字,我也常常拿著這來鞭策自己:
你覺得現在的生活體面嗎?
你有讓你所愛的人過得體面嗎?
從第一份工作到現在,我工作了五個城市,一直在外企圈子里沉浮,我從當年的地下室搬出來,住過各種各樣的出租屋,包括現在,放棄成都的精裝修的學區房,又一次住在出租屋里,只是這一次,租金是過去的300倍。貌似從物質條件看,不論是住在出租屋,還是買下的學區房,已經讓自己和家人過上了相對體面的生活,可是會因為一頓飯就開心起來嗎?
快樂變得不那么容易了,因為見過了太多好吃的,好喝的,好風景,也實現了可以隨意在超市里買下自己想要買的東西,卻填不滿內心的欲望了,這就像《農夫和金魚》故事里面的老婆婆一樣,欲壑難填,貪得無厭,如果又回到一無所有,我們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初心呢?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想要喚醒自己的夢想,想問問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昨天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我帶著小朋友去爬山摘櫻桃,在滿山遍野中,撿松果,嘗櫻桃,在大山大風里,狂跳狂叫,肆意而為,那種酣暢淋漓和痛快勁,真的很過癮。下午看著小朋友們在游樂場里隨著快速行進的小火車,歡呼雀躍,我仿佛看著自己回到兒時,被爸爸高高舉起,或者在爸爸的自行車上緊緊抓著車龍頭,俯沖下陡坡的刺激感迎面鋪來。
一朵路邊的野花,一枚完整的松果,一場山間的大風,一顆自己采摘的果子,都是無價的,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其實,所謂的體面,是內心的安穩,只有心安穩了,才會覺得體面,而這些確實免費的,免費的才是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