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域歧視

關于上海的地域歧視,這個話題貌似由來已久了。也許吧,因為越來越有親身體會,就不禁想要談談這個尖銳的題目。

作為一個持有上海戶口,父母一輩卻不是上海市民的新上海人,小的時候,對于上海人之歧視外地人感覺歧視是明顯的。也因為家庭的環境,從小沒能養成講上海話的習慣,因此在小朋友圈子里仿佛是個異類。尤其是小學四年級轉學至某地段性學校,與一幫子上海小市民的子女朝夕相對以后,歧視現象竟一發不可收拾。外地小孩標準的普通話、臉頰上淳樸的高原紅色、因怯生而稚拙的舉止、因發育過早而產生的黑頭和痘痘......這一切似乎都因成為了遭到奚落和取笑的理由。東西丟了,那一定是外地同學偷的;上課挨批了,那一定是外地同學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緣故~~總之,在那些小學同學們的印象里,外地人不僅等同于“鄉下人”,更持有著只有“鄉下人”才具備的土氣、委頓、心懷鬼胎。初中時,也一如既往。只是初中時成績尚且名列前茅,老師尚且喜愛自己,才擺脫了因外地人血統而被集體欺凌的命運。

而后到了高中和大學,也許因為面對著淡如水的人際關系,也許還遠離著真實的社會,也許因為那些同學們大都素質良好,?心地單純,甚至亦有遍布全國五湖四海的同窗,那時不太感受到赤裸裸的地域歧視。以至于讓我以為,上海人已與全國同胞們相處友好,后來才知道,那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天真想法。

步入社會以后接觸的上海人多了,就不免再次感受到源自地域的隱性歧視。這樣的歧視并不會針對自己,平日里也不會顯現出來,可是但凡某個外地人做錯了事情妨礙了他人,大家在指責他行為的同事,也會順便拿他的出身來說事,比如“外地人就是沒素質”、“外地人就是思路不清楚,說了多少遍都說不通”等等。當然這些言論還算是文雅的,其余不堪入目的,甚至都不忍寫出來。仿佛一個人素質如何品性如何,與他的出生地就一定有著絕對的聯系。外地人的基因里,就帶著“粗俗”、“野蠻”的標簽。向來是個頗能感同身受的人,每每聽著那么一些話,哪怕知道說的并不是自己,那些話也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子一樣,一遍遍地剮著自己的心靈。而更令人感到失望的是,這些關于外地人的惡毒而刻薄的言論,往往還出自那些一貫尊敬的、德高望重的長輩之口,想要反駁也沒有底氣和力量,傷心之余,也只能獨自品味那些心理上的失衡感。雖然,從不認為那些話是有道理的。

諸如此類的歧視還體現在乘地鐵的過程中,因擠車而發生的爭執到頭來難免變成上海人與外地人之爭,有次甚至聽著一個老頭一路罵罵咧咧,說著關于外地人的各種污穢評價;也體現在校園招生咨詢的過程中,某家長很擔心自己孩子會分到有外地學生的班級里,甚至對我說起了外地小姑娘纏著她兒子的故事......(我X,從前只知道外地小姑娘應該不如上海小姑娘時髦,沒想到連不要臉三個字也成為了其特點,還真是長見識了)。總而言之,多數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或是移民的上海人,無論心底善良與否,都帶著或多或少的歧視外地人情結,或者說,潛意識里就認為上海人的各類條件更高一等。

現象總是千變萬化的,可萬變不離其宗的便是上海人因自己的地域和血統而感到自豪,而這種驕傲感需要通過排斥外來人口而獲得。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其他的歷史原因以及國家政策原因,不算全盤了解,就不一一列舉了。說了這么多,回頭想想也許自己之所以總是憤慨、義憤填膺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骨子里的嫉惡如仇,另一方面或許也是看事情的角度問題吧。自始至終不曾將自己當作上海人來看,這體現在明明能聽懂卻拒絕學說上海話,體現在連尋找戀愛結婚對象都不曾像其他姑娘那樣排斥外地人......情愿站在心理上的“弱勢”一方,選擇接納、包容,會不會也是源于自身的某種自卑情結?雖然不曾弄懂上海排外的真正理由,可是對于這個問題,卻漸漸地厘清了一些脈絡,體味出了一些拙見:

首先,上海人之排外,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較為狹隘的民族自尊心。排外其實不僅僅是上海人的特性,法國巴黎人、俄羅斯人、北京人、香港人......皆有排外情節。那是一種身為本地人的自豪,更何況上海還是中國經濟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就像當老外與中國人發生沖突之后我們總是向來維護自家人的利益,瞬間激發起自己的愛國熱情一樣,外地人與上海人一旦起了矛盾,上海人還不是會感性地做出類似護犢子的表現?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只是站在外地人那一方,感受到的敵意就會愈加明顯。

其次,上海不算是個資源繁盛的地帶,本身就是移民城市,需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地盤就必須建立起屬于自己的驕傲與尊嚴。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的是一定性的打壓與敵視,因為人性尚未進化到容納一切的程度,于是外地人難免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炮灰”。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非上海人在上海扎穩了地盤,終于成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之后,對于自己之后來上海打拼的外來人口帶有強烈的鄙視,雖然他們自己也是那么過來的,可是他們不接受、痛恨那樣的過去,因此就選擇了心理學上的防御機制——否認,從而找回自信,找回作為本地人的自豪感。

最后想說的是,那些自己見過的排外的上海人,自身往往并不像理想狀態中的“上海人”。自己理想中的上海人是什么樣呢?也許是民國閨秀、老克勒那般的存在。他們穿著時髦、風度翩翩,思想奔放(是奔放而不是開放),無論何時都穿著考究,永遠不忘記自身有多高貴......而這些特點在排外的上海人身上,恰恰是一點兒也找不到。多半是,自己土氣而不修邊幅,品味不見得有多高尚;用上海話罵起人跟順口溜兒似的,滿嘴的女性生殖器官詞匯;思維往往保守而僵化,從不勇于接受新事物......號稱因自己是上海人而感到自豪卻毫無上海人最核心的時髦、奔放、眼界開闊等優點,看起來還真是挺諷刺的。有的時候,只要一想到飽含歧視思想的是這么一批人,或許憤慨感就會減輕許多。畢竟,比你優秀的人都沒那個空閑去輕視他人。多想想這一點,人生也就釋然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質是人們面對復雜環境對事物的符號化,使之富有意義,更方便記憶。就比如圓周率為什么難記,而千字經卻更容易背。就是因...
    kwfs筆記閱讀 256評論 0 0
  • 批量修改數據類型 數據庫類型 實現方式 查詢待修改的字段 syscolumns.xtype 為字段類型,62為fl...
    過橋閱讀 4,226評論 4 3
  • 昨日風雨驟, 今晨萬象新。 云雀鳴高曲, 池蛙喚遠親。 久旱逢甘露, 瓊漿宴嘉賓。 曼舞松巖上, 人生四季春! 注...
    李兆興詩歌教育閱讀 542評論 0 4
  • 計劃做一下幾件事 1、收集幾雙自己熱愛的球鞋 2、將yosneaker產品推向市場并尋找商業機會 3、做一個實體品...
    lj神經刀閱讀 249評論 0 1
  • 枯枝低倚梢頭白,寒江映影凡草青。 珠起翻騰石入墜,聲平語似霓裳音。
    諳大大閱讀 190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