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四個孩子的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時而結緣。十多年來,我們經常聚會,聊孩子聊自己聊人生。如今,孩子們各奔前程,四位50+的媽媽聚會升級,一起過生日、一起拍照、一起旅游、一起看戲,聚會花樣百出,這讓孩子們羨慕不已。年初一個媽媽提議,我們要定期開展讀書會,大家同讀一本書,然后寫一篇讀書心得,各自分享感悟,作為下一次聚會的主題!
于是每個媽媽都收到了四本書,《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其中最薄的一本,只有120多頁,我只用了一個下午便閱讀完畢。合上書本,我捋了捋思路,擬了一篇讀書感言。某個晚上,四個媽媽相聚在云端,展開了第一場網絡讀書會!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美國人約翰·史崔勒基由心而發的一篇心靈感悟,其實短小的根本不像一本書!作者是個白領,整天疲于奔命,繁重的工作令他精疲力盡,他決定休假一周外出自駕游舒緩神經,試試找回飽滿的熱情回歸工作。車一上高速公路便遭遇了大堵車,要么干等要么繞小路前行,他缺乏足夠的耐心死等,于是在沒有導航,沒有地圖的情況下,憑著感覺掉頭,沿著坑坑洼洼的岔路開了4個小時,怎么都找不到出口,就在他焦躁絕望之際,發現不遠處有一束微弱的燈光,一家咖啡館赫然出現在人跡罕至的路邊。又累又餓的他別無選擇,走進了這家”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由此開啟了一場心靈之旅!
全書圍繞著作者與店員、店主、顧客的談話展開,菜單上三個詭異而突兀的問題,時不時就會跳出來,店員凱茜端著餐盤,與零零星星的幾桌食客展開了探討!
菜單第一問:你為什么來這里?
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每天做的事情是不是我們真正想做、喜歡做的事情?我們想做、喜歡做的事情是不是實現了我們存在的意義?
店員凱茜講述了一個海龜的故事,海龜行動緩慢但韌勁十足,慢吞吞的龜體從不與海浪相爭,當海浪打過來的時候,便滑動雙槳用力前游,反之它就浮在海面上保持不動,屏息靜氣保持體力,海龜掌握了大自然的運作規律,懂得順勢而為,借力打力。但聰明的人類卻適得其反,經常做無畏的抗爭,結果把自己折騰得身心俱疲耗盡體力,隨之換來了一大堆煩惱和焦慮,透支了身體累垮了自己。
作者在書中寫到,逆流從未停歇,伺機卷走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但現在我已知曉了他的存在,保存實力,順勢前行。
我們的孩子都很優秀,畢業于名校,接下來的目標是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拼命工作賺錢,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實現財務自由。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的同時,不免也會身心俱疲,當累得氣喘吁吁時,孩子們也要駐足思考,人生的價值,工作的意義在哪里?
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我們每天都被廣告所裹挾,每一條廣告都在暗示我們,只有購買了這件商品,你的生活才是圓滿的,幸福的。我們的各種欲望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廣告喚醒,然后開始拼命賺錢,為各種商品買單,并希望退休后能活得更好!于是,陷入了賺錢為了能過上更好生活的陷阱中,賠上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年復一年的工作賺錢,結果卻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其實,幸福生活與物質無關,它只是欲望得到滿足后的一種短暫感覺,一旦小的欲望被滿足,大的欲望就隨之升起,周而復始,沒完沒了,最后把自己淪為工作的奴隸。
菜單第二問:你滿足嗎?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后,就不要再被廣告所誤導,減少對物品的貪著,降低生活成本,少欲知足,知足乃常樂!
如果你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工作,每天從事的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那么即使再累也不會抱怨,更不會厭倦,正所謂累并快樂著......而且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最容易取得成功!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天都沉靜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做事就是一種享受,哪里還會有抱怨、焦慮、失衡、崩潰......
去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內心就會得到滿足。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充滿自信,胸有成竹,不計較個人得失,一門深入。我們的工作激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會散發出積極的信號,營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伙伴們齊心協力,難題也會變得簡單,把同事發展成朋友,無疑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所以,去做有興趣又擅長的工作,最容易獲得滿足感!
菜單第三問:你害怕死亡嗎?
我們之所以害怕死亡,那是因為還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來得及做,留有太多的遺憾。甚至覺得此生活著就是一種浪費,找不到任何意義。那些對死亡等閑視之的人,每天都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今生有限的時間沒有虛度,都用在了感興趣的事情上,挖掘了自己的潛能,實現了理想,生命最大的價值得以體現,不留下任何遺憾!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不迎不懼,欣然接受。其實,你只要用心的觀察一下自然界,就會發現所有的生命都是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后,就知道死亡沒什么可怕的,那正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反而寄予了新的希望!
書中對上面三個問題的闡釋,歸根結底是圍繞著“存在的意義”展開的。這幾年我經常會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答案也越來越清晰,我會利用余下的時間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感染和幫助更多的人,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 ? ? ? ? ? ? ? ? ? ? ? ? ? ? 2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