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到處都在傳播 小藍單車的創業失敗消息,同為一個創業者,不禁唏噓不已。很多人評價小藍單車體驗很好,但為什么卻活不下去了呢?
作為一個創業者,把其作為一個案例反思,不是說產品為王的時代嗎,那為什么好產品卻活不下去了呢?今天就因此做個思考。
首先談談共享這件事,所謂的共享單車,這其實在我眼中這壓根就不能叫共享單車,共享是什么,就是每個人把自己產品的使用權分享出來,大家來購買使用權,而我們眼前的共享單車,卻不是這樣,找個工廠造了很多,然后租給每個人用,這應該叫出租單車,如果這也叫共享單車,那么高速也叫共享高速,學校也叫共享學校。。。。。。
但畢竟思考的人少,因此很多人就鉆了時尚的空子,把一個出租產業硬是叫成了共享產業, 聽起來時尚,融起資來也快啊。
但無論如何,任何一個商業組織:
活下去是根本,尤其是作為創業者,要活下去就必須要獲得更多的資金,獲得方式無非兩種方法: to vc,to c。
to vc,就是指to融資,校驗你的是你描述未來想象力的能力,說服投資人認同故事的能力。
而to c,就是問用戶要錢,to c關注的是你產出大于投入,獲得用戶預算大于投入成本來養活自己,保障自己前行,活下去。
顯然,目前這個“出租”單車行業普遍不賺錢,無法通過用戶支付的租車費用養活辣么多運車,修車,造車,調車(app)app的員工和上下游的資源采購。
因此大家就只能跑到講故事,講模式,拼想象力的to vc 領域里來獲得生存下去的資金了。
如果說TO C 的生意模式做的是即時收益的事,那TO VC 關注的是你長期收益的事,這對一個創始人的想象力和說服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你講故事,講商業模式的能力。
我理解的“出租”單車行業,從VC和商業模式的角度看過去:更關注的是人群規模的價值,人群流量的價值,人群入口的價值。而不是車子產品價值。
這就如同12306 APP的核心不是交互一樣,都知道體驗不好,但是這不重要,因為資源剛需,差點就差點,用戶不會因為APP體驗差,就不坐火車了一樣。出租單車也是一樣,用戶選擇你的核心首要是快速獲得服務。
那這個故事怎么講呢?如果是我,我該怎么做呢?而對于“出租”單車這個行業,好產品是不是很重要呢?
是的,產品很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共享單車銷售的不是產品,而是騎行服務,更直接的說:
就是在需要短距離出行的時候,能夠快速低成本的到達目的地的出行服務。
基于這個“快速,低成本”的setup展開,就會發現,這個服務要求的top需求是:
需要的時候,可以馬上獲得服務。
盡可能的低成本獲得服務。
從top元素角度出發觸發,這顯然不是一個產品驅動的故事,而是一個運營驅動的故事。這就要求公司從現有的資源觸發,如何更快的通過運營,通過地推,獲得更多用戶,這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
拿小藍單車來說,雖然體驗不錯,但顯然這在故事里面不是最高潮的部分。因為僅僅是產品好,并不能獲得更多用戶,在大街小巷看到的另外兩家卻早已通過app感知,提前在用戶需要的地方進行了猛烈推廣,車輛調度,真正做到:
需要的時候,可以馬上獲得服務的主要矛盾。
用戶量直接到達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這個時候,跟投資人講:自己手握幾千萬支付用戶,幾千萬高質量高頻觸達用戶的價值了。
在商業世界里沒有什么持續不變的真理,真理就是你讓對方認同你的方法確實是他解決問題的最佳選。
而在當下所謂的互聯網時代, 顯然人群流量,注意力流量規模,顯然是一個更容易說服他人的好方法。
當然,即便是這么瘋狂的那兩家老大,我的偏見也是如果生意本身賺不到錢,其他模式也未必通,是工具就要先賺到效率的錢。
自己站著說話不腰痛的說了這么多,也算是告誡自己,創業也好,生活也罷,再偉大的理想,也要先活下去再說,自己認為價值好不重要,抓住用戶需求的主要矛盾才重要,自勉,共勉!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