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做一個功能,當然,并不是什么革新,只是簡單地去掉了一個東西,增加了一個東西。
打算去掉的這個東西是ROM的標簽。
在目前的產品中,我們打算以穩定、流暢、美觀這樣的標簽來幫助用戶篩選自己想要的ROM,然而卻發現這些標簽并沒有很好地起到這個效果。
原因大致有二:
- 標簽過于抽象
穩定、流暢、美觀這樣的詞都是描述性詞語,雖然大家對它們的理解是一致的,不容易出現偏差,但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所以不同的人都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 標簽是作者提交的時候定義的
ROM最終傳遞到用戶面前,用戶對于這個ROM會有唯一的解讀,這種描述性的解讀應該盡量地由用戶給出。雖然單個用戶的意見會有特殊性,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其意見會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普遍性。
而目前,我們將這個解讀的權力交給了ROM開發者。在理想的狀態下,ROM開發者是最了解這個ROM的,但ROM開發者可能為了更好地被篩選出來,而做出不恰當的解讀。
我之前已經說過,分發渠道是傳遞信息,對信息的解構很重要。你擺出來的選項,需要能夠很好地幫助到用戶,能夠讓用戶通過這些選項,較輕易地還原出信息本身。如果選項起不到這個作用,或是沒有很好地起到這個作用,那就變成了雞肋。
正是出于這個目的,我打算將ROM標簽這個維度去掉,代之以更加客觀的一個維度——功能特性,雖然還是由開發者進行定義,但是卻更有參考意義。
功能特性是一個全新的維度,這個新的維度只有新的ROM所具備,這帶來了一種不公平。
剛才提到,篩選項應該具備參考意義,能夠幫助還原出信息本身,這是立身之本。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篩選項的準確率和召回率。
我選了某一個選項,出來的東西是否是我想要的,這叫準確率;我想要的東西是否都出來了,這叫召回率。極致追求某一方,往往會傷害另一方。
我們新增的這個篩選維度,就傷害了召回率。因為有許多存量ROM也有著這些功能特性,但因為沒有標注上,所以沒辦法被篩選出來。
當然辦法也不是沒有。
其中的一種方法就是,讓編輯人員為存量ROM標注上這些信息,但一來ROM的描述不夠詳細,編輯人員沒辦法獲取到足夠的信息來為ROM做標注,而如果需要編輯人員親自刷了這個ROM,那么成本就太高了。這種方法說起來非常簡單,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發動開發者更新存量的ROM信息,這樣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覆蓋,但ROM分發平臺與電商平臺還不一樣,淘寶能夠讓店家每天認認真真地去更新商品信息,而我們卻沒辦法對開發者提出這么高的要求,畢竟大部分開發者并沒有這種運營思維,他們更傾向于做出好的ROM,然后將其交出去,一了百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增加功能特性這一維度,也能夠在詳情頁中進行展示,但不作為ROM篩選的一個維度,慢慢完成數據積累。當含有信息標注的ROM的下載量達到一定比例時,就可以考慮將其作為一個篩選維度了。這種方法需要較長期的數據觀察,并將此作為一個長期的任務來定,不然等到了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團隊中反而沒人知道這件事情了。
以上只是拿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個情況作為示例,對于一個小型的平臺來說,這種調整,雖然會對運營側的工作帶來一定影響,但還是可控的,所以這么去推動調整,問題也并不大。但如果是一個大型的平臺,那么就應該更加充分地溝通,將小的調整做得更加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