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月亭
01
2014年,我去了趟北京,見了琳琳和她的老公。在她沒結婚之前,我們曾經在南方的城市一起住了一年多。那時候的她是異地戀,每天只能通過兩個手機,維系著這段一南一北的感情。
我跟琳琳像姐妹般,同住一間房。每天下班后,我們各自等對方一起吃晚飯,然后一起散步。在這個大城市里,我跟琳琳就像彼此的親人,因為陪伴而感到幸福。
一年多后,她結束了異地戀,走進婚姻大堂。記得她走的那天,忙著收拾、快遞東西。我就在一旁坐著玩手機,時不時的瞟幾眼。
去到北京的那天,正好是霧霾天氣。在我處理工作后,琳琳偕同先生一起請我吃飯。
飯桌上,琳琳介紹了她先生。初次見面,我顯得比較內斂。她先生一直讓我夾菜,介紹著每個菜品。飯到半旬,他大談如何選個好老婆的重要性,一旁的琳琳嬌羞附和著。因為第一次到北京,我詢問了些景點。她先生介紹了一些,從行程到門票,安排得很妥當。
我很歡喜,他鄉遇熟人,這么熱情款待。琳琳和老公還主動說要做我的向導,開始給我設計游玩路程。言語間,美食、風景開始讓我們三人越談越嗨。
走出飯館,寒意襲來,11月份的北京挺冷。琳琳二人把我送回酒店,還在熱情的說明天要帶我去的地方。
奔波一天的我,有些疲憊。回到酒店,直接撲床上睡覺。
第二天醒來,我心里一驚,怕是錯過他們的信息。打開微信,8點半了,沒有動靜。
于是繼續躺,到了9點半,還是沒有,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忘記了。
直到中午,我似乎明白人家為什么沒來。
一時間,我有點懵,這客套也太逼真。
02
在我們老家,逢年過節的時候,鄰里鄉親間經常走動。常年在外讀書工作的我,很少呆家。
今年春節,我回家的時候特意看了嬸嬸。她見到我的時候連連拉著進去吃飯,說很感謝我之前給她帶了藥酒。
我媽媽從小教導我要敬老,她常說一句話:敬老得福。
嬸嬸六十多了,白發爬滿了兩鬢。她拉著我說:除夕夜你怎么不來我家吃飯,我釀了三四年的果酒,這是特意等你喝的。之前你太有心了,給我帶東西。然后說了一大堆,我就嗯嗯的聽著。
她問:什么時候來我家喝釀造的果酒。被老人家盛情邀請,我心里暖暖的,畢竟被人寵的感覺很好,于是我急忙說明晚。
約定后,我一度有點感慨。甚至擬定了,喝時一定要拍張微信照片,配上文字,由內而外顯示老人家滿滿的熱情品質。
第二天,下午五點多,我收到她家人的微信,確認是否來吃飯。我回答說;當然,答應了老人家吃飯。
到了七點,沒有收到短信的我徑直去了嬸嬸家。到了后,我只想找個地洞鉆進去。他們一家人已經快吃飽飯,準備洗碗了。
我期待的果酒,嬸嬸似乎忘記了前天約好的,問了句:要不要喝茶。
當時心情特別不好,有點被騙的感覺。回來吐槽,朋友對我說:人家只是熱情客氣客氣,你就信了。
這樣的熱情,我還能說什么?
03
生活中,我們也常會碰到類似這樣“熱情”的人,他們在你面前噓寒問暖,貼心大姐大,次次邀請你去做客。說多了你也相信這份客套有些真心,等你真去了,有時就被閃瞎。
天涯社區有個網友吐槽:舅媽住的跟樓主隔得很近很近,近到走路只要五分鐘,平常經常會碰到,舅媽就會邀請我去她家吃飯。我不是一個喜歡麻煩別人的人,也就沒有當真。這幾天又碰到舅媽,她又熱情邀請我去她家吃飯,我想自己一個人吃也麻煩就同意了,跟舅媽一起去市場去買菜,回來舅媽做飯我就在旁邊剝蒜摘菜什么的。飯好了就叫表弟下來吃飯,舅媽把蝦啊魚啊回鍋肉全放表弟面前,我剛剛好坐表弟對面。前面就只有一盤花生米、一盤生菜還有湯,伸長手夾菜有點沒禮貌,我只有無語了。嫌我過來吃飯就不要每次見面都邀請,我知道是客套可每次都邀請我也以為有幾分真心的。
有時候熱情客套是人際交往必不可少的,但是被探穿就很虛情假意。
平常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多:你咨詢朋友幫忙,他回答:行啊,回頭幫你問問。大多數都不會有回頭,不過也看交情深淺。只是真的要學會分下是客套還是真心實意。
朋友間,也許會這樣客套:親愛的,很久不見,有空約飯。如果你回復:好啊,下班約,不見不散。當即可以實驗別人是敷衍還是真情實意。
所以,對于我們自己,如果沒有特別確定事情,最好不要說。免得別人會信以為真,念念不忘。
我們都喜歡被熱情對待,若心意撐不起這熱情,沸水冷卻后,再難熱起來。
熱情有度,真誠待人,說一句是一句,這樣的人因稀少而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