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用表面的玩世不恭來隱藏自己,其實在你內心比什么都想得到他們的認可。躲,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醫者仁心》里的鐘立行對丁海如是說。丁海的父親是院長,母親是醫務處主任,從小在嚴厲家庭環境中長大。子承父業,這是在所有外人眼里他要走的路。可真當所有人都知道一個人要走的路,而周圍所有的眼里都盯著你走的時候,何嘗不是給人莫大的壓力。
所以,逃避成了丁海選擇的方式,明明想留在心臟外科偏偏要說去泌尿外科,明明特別聰明特別想當一個好醫生,明明特別想做出成績得到別人的認可,可非說自己對一切都不在乎,無所謂,用假象來蒙騙別人蒙騙自己。
有一句話說,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以前怎么理解的?是小時候捉迷藏的時候大家都想找個地方好好躲著,好讓誰也找不到妄想成為最后的贏家,但無論自己覺得已經躲得足夠好,更多時候還是會被很容易找出來。小時候,我們理解很多東西都是從字面意思理解,單純又天真。
當我們的身體慢慢長大,越來越高,越來越胖,越來越帥,越來越美。當我們走的路越來越多,見過越來越多人,遇見越來越多事,欣賞了越來越多的風景。當我們的一雙眼睛看的越來越多,有些想法在一點點經驗累積中慢慢成熟,曾經對一些事情的理解也變得不同,就像對同一個詞語,也在心里有了不一樣的讀解。
“聽說你不打算參加復試了,為什么要放棄呢?能和我說說么?”
還記得當時我一個人拿著電話站在圖書館安靜的角落里,學姐的聲音清脆而帶有疑問的聲音從聽筒里傳來,一字一句我都記得很清楚,直到現在。
把我早已經準備好了的答復,用虔誠的滿不在乎的語氣說:“因為我還有其他的打算,我想做兼職做公益活動,很開心能和大家在一起相處一年。”
掛了電話后,那時我覺得自己很輕松,因為收到消息說復試是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在場,一個一個面試。那時的我挺害怕自己一個人站在偌大的舞臺上,而臺下坐著的都是一群我認識的人,他們看著我說話,看著我競選。那一刻,我突然害怕面對結果,害怕原來自己在他們眼里并沒有想象的優秀,我害怕一年的努力都只不過是自己的自以為是。
有人總喜歡說,沒關系,大家都認識所以不要緊不用緊張。其實,正是因為認識又太熟悉,我才不想讓大家失望,如果面對的全都是陌生人,我當然可以不在乎了,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全都一笑了之。這樣的擔心害怕和過度的緊張讓我選擇了逃避,放棄了復試,在關鍵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當時的我也想著是不是一年來的努力、隨叫隨到,連老師都笑著說給我的勞模稱號,這樣的我足以讓我和別人不一樣,足以讓老師努力挽留我。可是,我錯了,如果連自己都放棄了,那么沒有人會幫你。
做兼職做公益確實是我的計劃,但是在那時似乎有一點拿它們當借口的意味。大一的我當了一年的干事,努力的做著每一份工作,完成每一份交待的事,盡力幫助所有我力所能及的事和人。但那又如何,在最能檢測一年成績的時候,我選擇了躲避,也意味著那些努力只能成為我的一段經歷而已。
躲避,解決不了問題。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欺騙別人,可我們騙不了自己,在不該放棄的時候選擇了放棄,那是心里永遠的疙瘩。
那件事對我是一次提醒,提醒我無論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輕易放棄,提醒我以后更多的聽從自己的內心,提醒我以后再也不要用一些借口來允許自己逃避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提醒我不要再回到過去那個膽小的自己,提醒我要從內心真正變得成熟堅強勇敢。很多時候,我都會想起這件事,然后讓自己在逃避現實中慢慢選擇面對,既然有些風雨是要來臨的,那我們也必須學著面對。
后來加入公益組織,第二年競選委員的時候我再沒有選擇放棄,然后我成功成為其中一員。后來爭取保研資格、參加一些比賽時,我也從來沒有再選擇放棄,雖然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但是只要盡力就沒什么好后悔的,堅持到最后的人其實已經贏了。
放棄一件事情很容易,如果放棄需要一個理由,那就是不喜歡,而且這種不喜歡是自己內心的聲音。除了這個理由,其他的就是我們習慣為自己找的借口,習慣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選擇躲避。
只要活著,躲,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一時的失敗可能會難過一陣子,卻會因為錯過而后悔一輩子,表面的風淡云輕人前的歡聲笑語在深夜直面內心時都會顯得那么慘白無力。
我想,我會一直努力,做一個不那么愛縮到殼里的烏龜。
一點感悟~